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烧废塑料,不止污染环境!身体免疫系统第一个被“摧毁”

受访专家:国家城市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彭应登

本报特约记者 王妍

“以前,每年春季和秋季,隔老远就能闻到一股烧塑料的焦糊味,呛得人口鼻难受,睁不开眼,都是在烧地膜。”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户张先彪正在收拾地里的废旧地膜。他解释说:“废旧地膜不好处理,翻到地里不烂,只能收拾出来堆到地头上烧了,省事。”在网上某论坛中,一位网友表示:“老家人烧柴做饭时,常常把废塑料一起丢进去烧掉,还拿烧完的灰当肥料,翻到土里。”

不仅在农村,城市里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国家城市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告诉记者:“以前在北京五环外,经常能闻到烧废塑料的味道。为了处置生活垃圾,很多地方都会就地焚烧。但近些年,随着我国各项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大规模烧塑料垃圾的现象少多了。”他举例说,国家已严令禁止烧塑料地膜,规定个人或规模产生废塑料的单位,将农用地膜塑料进行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收集也规范了很多,能做到分类回收、处置。但塑料垃圾涉及面太广,小范围焚烧仍时有发生。比如,2020年6月,上海市一家废品收购站因“经常烧废塑料,产生严重空气污染”被投诉。

彭应登告诉记者,自行烧废塑料,温度通常在300~400摄氏度,这一温度区间非常容易产生二噁英。二噁英是公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还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它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随大气、水流等长距离迁移,还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和转移,进入人体且极难排出。当体内累积到一定含量,会导致一系列生殖和发育问题,损害免疫系统,甚至致癌。

另外,烧废塑料产生的黑烟中含有大量PM2.5~PM10范围的颗粒物。彭应登介绍,它们在地面低空被释放,正好处于人类呼吸的高度,可引发呼吸系统问题。废塑料燃烧时还会产生强烈刺激性氯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原本添加在塑料中的物质,如增塑剂、阻燃剂等也会产生迁移,有毒的溴化阻燃剂、邻苯二甲酸盐、双酚A、铅/锡/镉、甲醛/乙醛、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危害人类健康。

塑料合理回收利用,潜力巨大。彭应登介绍,农用地膜回收后经无害化处理,可再加工成工业用塑料制品,一般3~5万吨农膜可做成1.8万吨塑料制品。藏在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会被送入垃圾焚烧发电厂。数据显示,焚烧7吨生活垃圾可节省约1吨煤。“为了避免焚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装置都会将燃烧温度提高到850摄氏度以上,并且停留温度大于2秒。”彭应登表示,国家对垃圾焚烧有严格规定,防止污染物扩散到大气中。

2020年,我国产生废塑料约6000万吨,物理回收量约为1600万吨,占26.7%,为5年来最低。而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塑料废物占10%~25%,主要是低值、难回收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废物。“虽然每次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餐盒、勺叉量很小,只有几克至几十克,但总量却相当可观。”彭应登指出,即使可降解塑料,也需在特定条件下实现降解,随手丢弃或焚烧依旧会造成环境污染。为此,他呼吁公众应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产生的塑料垃圾应合理丢弃,最好践行“零塑”生活。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努力在生产生活中实现塑料制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综合利用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