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中国国际救援队行动队长:每家商量一个逃生计划

受访专家:中国国际救援队原行动队长 刘刚

本报实习记者 田雨汀

今年,洪涝灾害频发,近日四川等地又发生了山洪。自然灾害的不断侵袭,对人们的防灾应急能力提出了更多考验。然而调查发现,很多人不具备应对日常灾害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家庭和个人亟待补上这块关乎性命和安全的短板。

国人普遍缺乏防灾应急知识

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减灾办公室曾提醒,因气候发生变化,在世界许多地区,热浪、旱灾、森林火灾、极端降雨、洪水等事件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并且将在今后变得更为频繁和严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也高。

防灾能力建设对于一个灾害频发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18年,我国组建了应急管理部,通过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使防灾急救进社区、进企业。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也于2020~2022年在全国开展,在进一步摸清我国自然灾害规律的同时,还将重点开展家庭减灾能力调查,全面了解每个家庭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的能力,为政府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中国国际救援队原行动队长刘刚表示,目前我国整体防灾能力及应急避险意识都十分薄弱,民众防灾意识不足,发生灾害时往往伤亡巨大。仅仅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组建就已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30多年,且不少应急救灾设备和仪器仍需要从国外进口。

近期一项针对江苏南通市居民的调查显示,家中有各种应急准备的仅占12.63%; 在应急物品配备方面,无任何应急物资的占38.8%。在对本地区应急事件的关心程度方面,非常关心的仅占20.05%;和家人经常讨论应急事件的仅占38.8%。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于2011年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了北京市不同人群灾害应急能力的整体水平,结果显示,人群整体应急能力水平仍需提高,对常见灾害的应急知识和技能没有真正掌握。

防灾救灾有三块短板

放眼全球,包括新西兰、美国、新加坡、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不仅将应急防灾列为一门科学,更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加强对民众特别是儿童的教育,使防灾避险概念深入人心。刘刚表示,在我国仍有一些短板需尽快补上。

从社会层面来看,提升防灾意识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刘刚说:“许多家庭都未能做到有备无患,没有在家中储存食物、急救装备和生活必需品等。今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期间,民众将超市中食物抢购一空的做法也间接体现出了人们对防灾的后知后觉。但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家庭因新冠疫情,提高了防灾避险意识,在家中储备了食物、饮用水等。”

从专业应急能力来讲,救援队伍和技术良莠不齐。刘刚指出,目前全国各类型救援力量基本能够满足我国日常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需求,在一些小规模地方灾害发生时,当地救援队伍通常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效解决国家或省级救援队伍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一些救援队虽人员数量充足,但技术参差不齐,救援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定期集中接受系统培训。

从政府层面来看,要重视危险来临前的未雨绸缪,而不是灾害发生后亡羊补牢。刘刚说,从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后可以看到,气象部门虽然有预警,但依然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例如,有关部门是否及时给群众解释暴雨预警级别的危害性,媒体是否提前做警示报道和逃生避险宣教,医院等机构有无做提前的防灾预备等。应急预案全面,有相关部门监督落实,才能真正完善好全社会的防灾系统。

每家都得有应急预案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些针对防灾减灾的研究也提出,政府要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力度,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应急培训体系,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增加应急资金投入,促进居民应急培训与演练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应急水平。

刘刚说,防灾普及不仅要进社区,更要走进每家每户。家庭是防灾减灾最基本的单元,成员间更易相互传递安全理念。同时,家庭成员是自救互救的主要力量,当灾害发生时,留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极其短暂,而家人往往能提供最快速有效的帮助,因此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刘刚建议,家庭应急方案的制定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填写急救卡片。卡片要写明家庭成员姓名、电话、既往病史及用药等情况,可放在手机壳、钱包里,以便救援人员发现时采取恰当的救援措施,提高获救几率。2.准备应急物资。家中要常备够使用两周的水和食物,例如压缩饼干或罐头类等易于储存的食物,备好常用药物和急救包。3.提前分配家中避难点。家庭成员要提前了解和分配家中避难点,如发生地震时,要迅速找到安全三角空间,例如床边、桌子边、墙角、厕所、贮藏室等。4.家庭要提前规划好应急疏散路线和会面点。灾害发生时,可能发生走失,家庭成员应提前讨论好,如何关照家中老人和儿童,避险时不要乱冲乱撞,即使短暂分离,也要确保有一个共同会面点。5.有宠物的家庭要优先保障个人安全。

此外,除了自然灾害突袭,家庭中最常见的其实是火灾。家中一定要安装烟雾报警器以提前帮人们快速发现火灾,及时应对;一定要配备灭火器,保证存放得当并在有效期内,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避免出现意外时无法使用;家庭内组织多看一些消防逃生演示视频和书籍,可做“家庭逃生演习”,让防灾意识烂熟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