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10月第3个周五(今年是10月15日)是“粉红丝带关爱日”。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主办的“科学之声:乳腺癌防治与药物科技创新”活动于10月12日在京举办。活动介绍该病最前沿治疗药物在我国的研发和引进进展,推动公众医学素养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王殊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医师王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会长史安利教授、云顶新耀肿瘤/免疫领域首席医学官时阳等相关领域专家出席活动。活动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药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宁主持,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童庆安出席并讲话。
童庆安副理事长表示,今年北京科技记协聚焦医药健康科学传播,整合协会优势资源,开辟了新的品牌活动——“科学之声:媒体与公众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旨在通过医学领域知名专家与媒体面对面交流,提升媒体对医学的科学认知,助力媒体做好医药科学传播,推动我国公众医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王殊教授在主题分享中介绍,乳腺癌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的疾病分型多种多样,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因预后极差被称为“乳腺癌之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1%。此型乳腺癌具有年轻女性、复发率高、侵袭性高三大特征,是乳腺癌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据估算,我国2020年新发患者数约为4万-8万。由于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缺乏足够的雌激素、孕激素及HER2受体表达,内分泌疗法或HER2靶向治疗基本无效,化疗药物多年未有重大进展,患者很快就进入“化疗再化疗,再到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三阴性乳腺癌亟需探索新的精准治疗方案。
近些年,一种被称为“生物导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给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新曙光。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医师王涛教授在主题分享中介绍,由于ADC 药物在保留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肿瘤杀伤特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其脱靶带来的毒副作用,近年来一直是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ADC 药物也由原来的第一代发展至第三代。
在ADC药物中,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govitecan-hziy)日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其针对的靶点为在多种上皮癌中均有表达的蛋白Trop-2。2020年4月23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布批准戈沙妥珠单抗上市,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的针对Trop-2靶点的ADC药物。2020年10月,戈沙妥珠单抗被纳入到2020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今年5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许可申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9月,该药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为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
云顶新耀肿瘤/免疫领域首席医学官时阳介绍,云顶新耀想医生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解临床之所难,努力加速推进乳腺癌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的研发进程。在中国,戈沙妥珠单抗有望成为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的重要治疗选择,也将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带来福音。
据悉,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全球特药险已将戈沙妥珠单抗作为海外特药纳入了8月上线的2021版药品清单。并被纳入2021年7月26日发布的”北京普惠健康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