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昆
日常所说的“糖”多指糖果、甜点、葡萄糖及各种甜味食品。从营养学角度看,糖类不仅包括有甜味的果糖、葡萄糖,也包含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活动必需的物质,能让人在补充体能的同时,保持心情愉悦。但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糖不仅会增加肿瘤发生风险,更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不论普通人还是肿瘤患者,长期过量摄入甜食都会增加健康威胁。
糖是肿瘤发生的诱因之一。糖类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取得能量的主要方式,癌细胞也是如此。肿瘤可以优先通过葡萄糖分解代谢的方式获取能量,且恶性程度越高,能量需求越大。充足能量供应是癌细胞快速无限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前提。也就是说,从糖代谢角度来看,糖越多,癌细胞长得越快。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糖饮食,如精制糖、精加工谷物、含糖饮料等,会增加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及上消化道肿瘤等的发病率。法国科学家在医学顶级杂志《BMJ》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喝100毫升含糖饮料,癌症患病率将增加18%。还有研究显示,人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呈线性正相关。持续的高血糖可以使机体正常细胞通过适应性选择,发生恶性转化。同时,高血糖可促使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 DNA损伤和突变。当损伤程度超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时,就有可能引起基因突变,致使细胞无限增殖,增加癌变风险。因此是否能通过切断糖对于癌细胞的能量供应,来阻止癌细胞生长,这也成为了目前癌症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那么,是否不吃糖就可以“饿死”肿瘤?当然不是!人体器官组织需要依赖糖来提供能量和营养,而癌细胞并非正常的细胞,它们异常地快速分裂、生长,即便在没有能量供给的情况下,也能够“窃取”体内正常细胞的营养,来消耗机体储存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导致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加重营养不良的发生,使人体出现体重短期内迅速下降、肌肉大量丢失、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因此,对肿瘤患者及高危人群,平衡饮食至关重要。重点管理主食摄入可减少肿瘤增殖所需的营养底物,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建议将主食摄入量控制在食物总摄入量的一半以下,适当减少精米、白面、精细加工类主食摄入,以全谷类、豆类等代替,如糙米、小麦粒、全麦粉、大麦粒、燕麦粒、荞麦、藜麦、小米、黄豆、黑豆、扁豆、红小豆、芸豆、绿豆等。需特别注意,有些块茎类食物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如山药、土豆、红薯、紫薯等,需计算到主食摄入量中。
此外,烹饪菜品时也应有意识地控制用糖,炒菜时尽量少加或不加糖,谨防番茄酱、沙拉酱、甜面酱、果酱等酱料中的“隐形糖”。含有大量糖的菜品,如糖醋排骨、红烧肉、拔丝地瓜、锅包肉等,食用不要过于频繁。水果糖含量高,建议每天食用量不超过300克,可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如樱桃、木瓜、草莓、李子、杨桃。多吃深色青叶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紫甘蓝等。在外就餐时若无法避免喝饮料,建议选择小包装或低糖、无糖饮料,用新鲜水果代替餐后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