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一半的消化道癌能被防住,这4条防护攻略要收好

肥胖超重、饮食不健康、抽烟喝酒是导致胃癌、肝癌、食道癌等的三大危险因素。

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团队在《胃肠病学》期刊发表一项新研究称,在中国,50.4%的常见消化道癌症都和饮食不健康、抽烟喝酒、肥胖超重等生活方式有关,如果每个人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52.1%的消化道癌症可以被有效预防。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 田艳涛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主任 梁 寒

本期编辑:高嘉悦

前五位中,四类是消化道癌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消化道癌症大国。消化道癌根据肿瘤的位置可以分为:肝癌、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三大消化道癌症——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总人数为121万例,死亡107万例,占全球新发和死亡人数的46%和50%。

同时,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人数也在增加,2020年新发病例近56万,死亡近29万,占全球新发和死亡人数的28%和31%。我国癌症死亡率排名前五位中,除了排在第一位的肺癌,剩下四类都是消化道癌症——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

“相比一些癌症,消化道癌症具有难治愈、易复发、易转移、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等特点。”田艳涛说,中晚期消化道肿瘤会给患者的身体、心理都带来极大的痛苦,生理方面有可能出现剧烈疼痛、出血、梗阻、恶病质、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同时,患者家属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因病致贫。

消化道癌症还存在患者年轻化、死亡率高、早诊率低、有地域聚集性等特点。

年轻化方面,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所(IHME)的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提示,近30年来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特别是近年来中青年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以下人群胃癌的发病率几乎翻了一倍。

结直肠癌年轻化的趋势也在迅速上升。死亡率方面,2017年,我国胃癌粗死亡率为25.16/10万,而全球胃癌粗死亡率仅为 11.32/10

万。梁寒说,我国消化道癌症死亡率高的一大原因是早诊率低:“很多人在发现自己患癌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他提到,一项涉及70家医院、20万名胃癌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早期患者只占20%。

另外一些既往研究显示,胃癌的早诊率还不到10%。消化道癌的地域聚集性体现在,辽宁省庄河县、山东省临朐县、福建省长乐县、甘肃武威县等都是消化道癌症高发地,一些县域甚至还有“特色癌”,比如河南林县的食管癌。

三大情况尤其危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团队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20年数据进行分析后给出提醒,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可归因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此外,43.8%的肝癌可归因于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39.1%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汇总起来,50.4%的常见消化道癌症都与生活方式有关。

统计发现,1991~2011年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几大生活方式危险因素需引起注意:

肥胖超重

2011年,肥胖(BMI>30)与9.5%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有关,BMI增加与普遍缺乏锻炼有关,特别是50岁以下人群。研究称,这一因素在未来20年内对中国人群的影响会更大,尤其是在年轻人群和农村居民中。高BMI若是得不到控制,在2031年预计会导致142万例新发病例。

饮食不健康

不健康饮食与消化道癌的关系具体包括:低奶制品、低膳食纤维摄入量只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高钠摄入量只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高,与结直肠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

低水果摄入量与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低蔬菜摄入量与肝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量在各年龄组均呈现增长趋势,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增长尤为明显。所有人群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虽呈现增加趋势,年轻一代(<50岁)乳制品摄入量在20年里几乎翻了一番,但摄入量还是普遍不足。

吸烟饮酒

吸烟饮酒与肝癌、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的发生都有关联,在1991~2011年期间,吸烟是中国胃肠道癌症最大风险因素。

梁寒补充说,进食过烫食物极易引发食管癌;合餐制的饮食习惯容易引起病毒、细菌传播,例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合餐进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另外,不规律进食对消化道的损伤特别大,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经常因此导致各种消化道疾病,长此以往会成为患癌风险。田艳涛表示,遗传因素和压力情绪也是消化道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巨大的压力、低落、易怒等情绪易造成消化道溃疡,时间一长可能引起癌变。

别忽视日常的小症状

专家们表示,消化道肿瘤是可预防的癌症。近年来,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和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早期胃癌、食管癌发现比例正在逐年增高,但仍旧不够。梁寒说:“东亚的消化道癌发病率都较高,但日韩因为筛查做得好,早诊率高于我国。日本的早诊率可以达到70%以上,韩国也可以到50%以上。”

田艳涛表示,45岁以上的人群应每隔两三年就进行一次常规的胃镜检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肝炎病毒、有消化道癌家族史的人应在更早的年龄(如35岁)就开始筛查。如果有长期消化道症状,比如经常性的反酸、打嗝,上腹胃部的隐痛胀痛,黑便,短期内的体重下降,长期食欲不振,吞咽不舒服等,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找到确切病因,以免延误。

“早期治疗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50%。可以说,多数消化道癌症都是拖出来的。”梁寒说,消化道癌症早期症状与常见消化道良性疾病炎症等高度相似。例如,很多年轻人胃不舒服,觉得不是什么大病,买点药服用后不疼了就不管了。事实上,暂时性不疼并不代表胃部损伤不存在,胃癌的发展是持续性的,一次次的胃疼就是身体在发出警告,长期胃痛,一定要去就诊。

专家提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从这几点做起:

饮食丰富多样,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果”,主食尽可能选择粗粮,可将玉米、小米、豆类和大米混合着吃,零食可选择适量坚果。

减少盐、油脂、精制糖的摄入,尽量戒烟戒酒。

限定加工肉的摄入量,每周最多吃一次。

坚持规律运动,保持合理体重,可按“357”运动原则,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时每次心跳增加次数不超过运动前心跳的70%(比如平时为80次/分钟,运动后不要超过136次/分钟)。步行、跑步、骑车等运动,简单易行,都可以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