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成分说得高大上、功效吹得很玄乎:抗衰保健品有点自卖自夸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何琪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 毅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副主任 田世民

本报实习记者 牛雨蕾

每当有人感慨自己脸上有皱纹、体力跟不上、身体吃不消时,总会接着一句“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为了抵抗这些生理变化,各种“抗衰老”理念和产品应运而生,保健食品是其中一大类,老年人希望以此恢复活力、中年人希望保持体力、青年人希望延续青春。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缺乏足够监管,虽然监管部门列出的保健食品可申报的27项功能里没有“抗衰老”,但市面上不少产品却宣称着不同机制的抗衰老功效,概念混杂,且效果多是纯靠想象。如何规范并发展这一市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已成为业内业外高度关注的话题。

成分多理念杂,消费者搞不清

日前,《生命时报》记者针对某电商平台上销量排名前20的“抗衰老”保健食品进行了分析,整体存在四大特点。一,成分多样。商家之所以称产品能“抗衰老”,一般归因于某种成分,比如花青素、葡萄籽、牡蛎肽、L-精氨酸、白藜芦醇、谷胱甘肽、NMN(烟酰胺单核苷酸)等。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些名词比较陌生。二,理念复杂。上述物质如何起到“抗衰老”作用?商家各有“推理逻辑”,比如“抗糖抗衰老”“抗氧化抗衰老”“改善皮肤弹性抗衰老”“美白肤色抗衰老”,等等,说法之多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选择。三,以进口品牌为主。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品牌较多,也有少量来自我国香港地区的品牌。四,价格跨度较大。这些产品中便宜的几十块,贵的则要上千块,甚至上万块。

虽然现阶段“抗衰老”保健食品市场较为混乱,但却在迅速扩张。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已达700.9亿,其中称有“抗衰老”功效的NMN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就有51.06亿。该机构预测,到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达3283亿,NMN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达270亿。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及保健意识的增强,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不少产品属于卖概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何琪杨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现在市面上很多‘抗衰老’产品不是真正的抗衰老。”比如,美容行业常宣称自己的产品可以“抗衰老”,但他们实际上说的是抗皱、美白,这应该是年轻化,不是抗衰老。还有一些养生机构也常使用这个概念,但他们顶多能够起到一些增强免疫力和体质的作用,也并非抗衰老。2013年,全球顶级期刊《细胞》发表论文提出了9种细胞层级的“衰老”特征,包括细胞端粒磨损、基因序列紊乱、表观遗传突变、线粒体功能障碍、干细胞衰竭、细胞间通讯失调、细胞老化、蛋白质动态失衡、细胞营养应激体系失调。何琪杨介绍,抗衰老是采取科学的方法延缓上述这些细胞衰老的进程,目标是减少疾病发生、延长寿命、提高中老年生活幸福指数,也就是“少得病、晚得病、减少老年病”。

“即便是一些有科学依据的‘抗衰老’产品,实际上很多也是在贩卖概念和前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就近年来比较火的NMN“抗衰老”保健食品来说,科学理论和动物实验都支持其“抗衰老”的功能和发展前景,但NMN及其全部NAD+(氧化态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前体家族能否帮助人体“抗衰老”,还缺乏确凿的临床数据。再比如,荟萃分析认为,白藜芦醇可能有着类似低热量饮食的“抗衰老”效果,但同样仅限于动物,在人类身上是否有效尚需进一步证实。“市面上现有的这些产品多是电商进口的,缺乏有效监管和理性的科学表述,让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朱毅说,“相比这些,坚持适度运动、保持优质睡眠、维持平和心境、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尽量吃七分饱等,‘抗衰老’效果相对而言可能会更好。”但朱毅认为“抗衰老”产品也值得期待,“基于基因营养的个性化精准‘抗衰老’产品,还是比较有前途的。”

何琪杨表示,人体有高度的个体差异性,同样一个产品,服用者不同,效果也不同。“抗衰老”保健食品未来一定会朝向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甚至做到精准化、定制化。也就是说,会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基因,去为个体量身定制不同的营养补充剂。日前,美国巴克老龄化研究所等机构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的一项综述研究也指出,精准的饮食营养限制是抵抗衰老、延长寿命的有效手段。研究人员绘制了基于优化饮食、药物干预的精确营养科学框架(如图),提出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基因、表观遗传学特征,进行营养干预,可延长寿命、改善体质、延缓器官老化和疾病、优化血液中生物标志物,并形成良性循环。

规范发展才有好前景

抗衰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代帝王寻求长生妙药,到现在的人们尝试各种产品延缓衰老,无不印证这点。“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银发经济’已成为一块蓝海,‘抗衰老’产品在发展的浪潮中前景广阔。”朱毅表示,“现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停止杀鸡取卵式的夸大宣传,将注意力转向夯实研究基础,以努力获得切实的临床数据。”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副主任田世民则指出:“要避免夸大宣传问题,关键是出台保健食品行业的法律规范和行业规章,这方面我们可以向日本吸取一些经验。”日本的保健食品分成三类——具有营养声称的食品、具有特定保健用途的食品、具有功能声称的食品。这个分类是按照食品的成分、功能等划分的。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食品标签要标注哪些内容,成分和功能能否标注、怎么标注、标注位置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政府官网不仅发布详细的法律条文,还会用生动形象的漫画指导企业如何规范标注,方便消费者学习和识别产品,以便买到对自己有益处的产品。同时,这个网站还是一个所有已备案食品的资料库,方便消费者查询自己所购商品是否正规、合法、安全。网站上的所有内容全部动态更新。“我们国家其实也已经在努力做这块工作了。”田世民举例说,去年年底,我国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就是一次尝试。

朱毅认为,我国在发展“抗衰老”产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我们传统中药材和药食同源产品尚有发展潜力,比如以《黄帝内经》为指导,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另一方面,与国外重点发展产品不同,我们传统医学中的“抗衰老”一般讲究方法和产品并重,这或许可以大力发展成为我们的特色,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抗衰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