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辅具成为长者最好的“安全陪伴”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辅具情报研究课题负责人 罗椅民

由于疾病累积、生理功能衰退等原因,老年人在生活中往往需要其他人的照护,但国内市场上接受过老龄化培训的护工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儿女们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想照顾好父母的确分身乏术。因此,适老智能辅具成为时下国内市场亟待发展的养老护理产品。

适老智能辅具用处大

所谓适老智能辅具,是以互联网应用技术为依托,以失能、失智、认知症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研发出的各类养老用具。通俗地讲,适老智能辅具就是一些能够代偿环境不便、补偿护理者护理能力、帮助老年人行使基本生理功能的工具。目前,生活中常见的适老智能辅具主要有以下4类:

智能多功能护理床。照护老年人最难的工作是移位搬运,很多照护人员因此扭伤腰。这种功能床可以升降,极大减少了护理人员弯腰的幅度,降低受伤风险。

智能照护机器人。比如日本的心理慰藉机器人可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荷兰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可指导老年人做一些弯曲手指、伸展臂膀、抬腿压腿等锻炼。我国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但专为老年人准备的机器人并不多见。

智能适老功能轮椅。它的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环境,与老年人的身心状况相匹配,才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智能大小便照护系统。该系统替代人工照护最繁重、最脏臭的部分,使护理人员不再直接接触二便。这种设备既保护了患者隐私,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照护强度与难度。

可见,适老智能辅具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有帮助。然而,虽然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国内适老智能辅具的研发和生产却远不能满足其需要。

老与残并非一体

除上述4个产品类型外,市面上常见的适老用品还有一些智慧面板,比如老人智慧手机、智慧电饭锅等,但从产品设计或使用上并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眼花、学习慢、记忆差等特点。

国内少有智能适老辅具产品的背后,可能有4点原因。1.我国并不缺少研发智能辅具的技术人员,真正缺的是将适老辅具从残疾人辅具中剥离出来的专业人才。很多人一直认为“老残一体”,觉得适合残疾人用的辅具也一定适用于老年人,但近几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两个群体追求的目标并不相同。残疾人使用辅具主要为了弥补生理功能的缺憾,而老年人则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2.现阶段的辅具生产企业大多将精力投放在生产残疾人辅具上,若将适老辅具分离出来,很可能因投入过大,企业易陷入风险。3.由于社会上缺少对“适老”的认识,老年人本身的消费能力也较低,无法刺激产业发展。4.社会环境忽视了适老智能辅具所需的环境或建筑设施。

不过,当前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适老智能辅具的研发上做得不错。比如某公司发明的KSI智能适老功能电动轮椅,座椅部分既可电动升高220~450厘米,也可电动旋转90度横行或180度逆行,方便老人探取任意方向物品,还可通过激光雷达系统进行避障。此外,近年来国内适老智能功能护理床也发展迅猛,既能当床又能当轮椅,还有康复功能、自由翻身功能、大小便功能、远程控制功能等,甚至可以在床上洗澡、汗蒸。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适老智能辅具市场必定会是一个非常庞大、有朝气的阳光产业。

适老意识还须深入人心

发展适老智能辅具需要先营造并规范适老环境,再利用适老辅助技术,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而且,在发展适老智能辅助技术的同时,还要处理好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注重智能辅具中道德层面建设,比如保护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技术不能取代人类的关怀等。

国家政策方面:加强适老环境改造。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适老环境应因人而异,而不是统一的入户设计方案,“一刀切”的方法不能使每位老年人获益,甚至可能增加其生活中的不便。此外,还要加强“医-工-建”相结合。仅有医疗、工具,没有建筑适配,适老智能辅具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社会认知方面:提高“适老”意识。通过科普等方式,帮助群众区分老年群体和残疾群体的需求,建立并完善“适老”概念,以及对护理者进行适当补偿。

企业发展方面:设计理念符合老人特点。企业在研发产品时,要强调其功能性,尤其不能忽略老人的特点。大多数老年人视力较差,产品按键应色彩鲜明,不能为了美观就使用同一色系,不方便观察;老年人忘性大、学东西慢,产品系统应设置记忆模式,方便以后使用;还有很多产品为了凸显功能多,设置很多按键,不利于老人记忆和操作,可以采用集成控制,按键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