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如何安全过冬?名中医支了这些妙招

受访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院长、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胡元会

本报记者 严立新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患者达3.3亿。面对不断攀升的患病人群和严峻的防治形势,《生命时报》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胡元会教授,为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分享安全过冬、安心过冬的妙招。

因母亲决心学中医

胡元会1963年出生于陕西,从他记事起,母亲就因患有高血压及肝病,身体状况一直比较差,经常辗转于各家医院、诊所看病,中药、西药吃了不少,病情始终不见好转。直到遇见一位年纪较长、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根据母亲的病情特点开了些中药,终于解决了全家人的“心头病”。

眼看着母亲身体一天天好转,全家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胡元会更是在心里默默决定“自己将来一定要当个医生”,因为医生救的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家庭。从初中开始,胡元会对中国诗词、中国历史很感兴趣,喜欢阅读和学习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此,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十分坚定地选择了中医学院。大学毕业后,胡元会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5年,但他更喜欢在临床一线诊治不同的病人,于是又继续攻读研究生,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心血管领域辛勤耕耘。

为何选择心血管领域?胡元会表示,自己喜欢面对挑战,心血管疾病比较复杂,病情变化快,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医生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非常符合自己的个性。

秋冬养阴,更要养心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胡元会说:“冬季草木凋零、蛰虫藏伏,阳气内敛,阴气极盛,宜早卧晚起。”冬季养生就是通过调理饮食、睡眠、运动等,达到安全越冬、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国自古就有“秋冬养阴”的说法。另一方面,冬季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病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气温每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因此,秋冬季节“养阴”的同时,更要重视“养心”。

胡元会表示,现代人的心脑血管病患病率越来越高,是因为生活、工作、学习、饮食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变化易损伤全身血管,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四高”饮食。“四高”即高糖、高油、高脂、高盐,这种饮食方式会使人体摄入过多营养物质,而现代人运动少,营养物质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蓄积于体内,就成了血管的“头号天敌”。它们在破坏血管内皮功能的同时,还会附着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血管管腔狭窄,血流不畅,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长期熬夜。长期熬夜的人身体得不到有效休息,身体持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较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系统压力。如果加上情绪的较大波动,极易诱发中风、猝死。

吸烟。烟草不仅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还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脑缺血缺氧,诱发心梗、脑梗等疾病。

久坐。久坐不仅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基础代谢减慢,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还使营养物质得不到有效利用,增加体重。这些都可间接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

精神压力大。精神状态是人体内环境,它的稳定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而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持续收缩,损伤内皮细胞,引起心、脑、血管功能异常,最终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环境温度低。胡元会解释,冬季易发心血管病的原因是身体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发生全身血管(包括冠脉)收缩,尤其是外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阻力与血压升高、冠脉痉挛或缺血,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同时,机体由于寒冷,消耗大量能量,也会增加心脏负荷,提高心肌梗死风险。此外,机体活动量减少导致大脑、心脏和其他内脏的血液灌注量减少,而天冷饮水量也会下降,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也会增加发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因此,冬季与初春时节,也就是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和患者需要加强预防的重点时间。

中医养心重在“双养结合”

防治心血管病方面,胡元会表示,“我一直秉持的理念叫‘双养结合’。”中医学是一种整体医学模式,中医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不仅主张单纯治疗心脏疾病,更注重治疗心理因素,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双心医学”。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主藏神。正常生理状态下,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心内阴阳协调,则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若心中气血阴阳亏虚,气滞、血瘀、痰凝内生,痹阻心脉,就会导致胸痹、心悸等。“心藏神”是说,心主宰和统帅人的生命活动及精神活动。所以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滞,必会引发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性情暴躁、多思善疑等症状。总之,心脏疾病与情志密切相关,心血是神志活动的基础,神志又可调控心血生成。因此,冬季养心应做到以下几点:

养心气。中医冬季养生尤重养心。冬季日光照射减少,褪黑色素分泌增多,人的心情容易低落,所以更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凡事平常心,管理好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态。胡元会强调:“良好心态是保持血管健康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

藏肾气。冬季起居作息讲究“早卧晚起”,早卧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以养阴气,日出而作,以避严寒。心气得养,肾气得藏,阴平阳秘,身心才能健康。

御寒保暖。冬季要做到“五暖”,即头暖、背暖、腹暖、脚暖、食暖。睡前温水洗脚,再左右交替按摩涌泉穴各100 次,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补肾健脑。

充足睡眠。成年人应保证每日6~8小时的睡眠时间,老人可适当减少到5~6小时,而“子午觉”更是黄金睡眠时间。此外,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醒后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晨起后应在床上养神数分钟,醒透后再下床活动。

合理饮食。冬季饮食宜低脂、低盐、低糖、增苦;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适当节食,每餐最好只吃七分饱。另外,冬季缺水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应补白开水、茶水为佳,忌浓茶。

适当运动。冬季太阳升起后或下午4~5点左右,再开始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每次30~5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以全身微微汗出,不感到疲劳为度。

药食同源。冬季多吃暖身的食物,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牛肉、羊肉、韭菜等。冬季在五行应水、在人体应肾,可以吃点腰果、栗子、核桃、芝麻等。需注意,糖尿病、胃肠胀气等人群要少食栗子。山楂、大蒜、洋葱等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绿茶中的儿茶素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因此,适当喝绿茶,可预防血管硬化,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

养心记住“126”,两粥一咽强体质

《黄帝内经》曰:“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胡元会建议冬季要做到“1个防御、2个促进、6个控制”。

1个防御:御寒保暖,避免寒气入侵。寒主收引,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2个促进:一是促进运动。冬天应以适度有氧运动为主,持之以恒,规律运动,增强体魄;二是促进身心愉悦。调整情志,戒骄戒躁戒安逸,勿嗔勿怨勿心贪,做到“豁达心态有智慧,静由心生烦扰无”。

6个控制:控油控盐控体重,控糖控酒控烟草,有助于管理好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从而保护好心脏和血管。

黑米杂粮粥:黑米、糯米、黑豆、花生、葡萄干各一小把,所有材料洗净,一起放到锅里,加适量清水熬粥。可补肾健脾、滋阴柔肝,其中含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排毒通便。

山药薏米葛根粥:山药、薏仁、葛根、粳米各30克。所有材料洗净放锅里,加适量清水熬粥。能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可培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上下牙床来回搅动,待口中津液增多,再分次缓缓咽下,可健脾和胃、润泽五脏肌肤、养肾补元、补益脑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