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近1.6万名患者的调查显示:四大因素最影响口碑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王吉善

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  鲍 勇

本报记者   张 芳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越来越提倡“以患者为中心”。2015年实施的国家医疗改善计划,更是直接明确了提升患者体验的目标。如今,患者满意度已成为评价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这一指标与哪些因素有关?刊发于《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至少有四大因素会直接影响患者满意度。

“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最关键

这项来自美国孟菲斯大学、东卡罗来纳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联合研究,调查了中国31个省市1304家医院近1.6万名患者,并将其按地域划分为东北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发现,以满分10分计算,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7.61,但东北部地区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似,东部地区得分最高;门诊患者总体满意度为7.49,依旧是东部地区得分最高,东北部地区最低,但差距相对较小。单就得分来看,美国与中国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评分相似。

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我国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与住院患者略有不同。门诊中,满意度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为:与医生的沟通、就诊前等待时间、医院清洁度、费用是否可接受、患者健康状况、患者所处社会阶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医保覆盖情况、所处省(市)的医患比。而在住院患者中,影响因素较少,主要与医患沟通感受、医院清洁度、费用是否可接受、患者所处社会阶层、性别、医保覆盖情况、省(市)内三级医院数量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总结,影响患者满意度的普遍因素包括四个,即与医生的沟通、医疗费用、社会阶层和性别。前两个因素尤为重要,其分别强调了就诊困境的两大核心问题——能否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较高社会阶层的患者比较低阶层者的满意度更高,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获得满足。这可能是因为社会阶层越高,拥有的物质和社会资源越高,他们寻求医疗帮助时遇到的障碍也就更少;而患者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可以用女性通常比男性期望值更低的理论来解释,因此,即使在医院有完全相同的经历,女性患者的满意度也会高于男性患者。

全面提升满意度有现实困难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王吉善认为,无论是哪个影响因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患者获得的医疗服务能否达到其与家属的期望值。这种期待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患者心里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感到满意,二是医疗费用是否可负担得起或比较低,三是比较少的痛苦与最佳的疗效。由此不难发现,医院要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仍会面临多种现实问题。

医疗技术无法解决所有的疑难重症问题。尽管医学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各种新药在推陈出新,但医学不是万能的,难以攻克所有病症。因此,必然会有少部分疑难重症患者,满怀期待而来,无奈失望而归。

医疗服务还有不如人意的方面。等候时间长、就诊时间短是我国大医院门诊中的突出问题。由于医生有限、患者过多,每名患者与医生的沟通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这种仓促难免会让沟通效果打折,患者感受变差。2017中国医院院长“改善医疗服务”论坛上公布的调查显示,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医患沟通交流不足;而对医生工作负荷评估显示,只有32%的医生认为有足够时间与患者沟通。

医疗费用负担重。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调查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8%,比2013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必须承认,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其家庭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医疗负担问题尚难彻底消除。

经济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新研究发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也与患者满意度相关,因为在GDP较高的省份,医院能从当地政府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医疗水平更高、医保报销比例更大,患者的就诊体验自然更好。这或许可以解释患者满意度的地区差异问题。

医患个人因素与局部环境影响。满意度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人感受,比如,研究显示,同样的就医经历下,女性患者的满意度相对更高;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可接受度更高,也更易感到满意。

要满意度,更要信任度

事实上,我国居民的就诊满意度已经获得切实提升。《报告》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对门诊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80%,比2013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患者就医体验好转,对就诊费用、医护人员态度和就诊机构环境方面,分别较2013年提高了5.8、5.2和3.3个百分点。患者对住院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75%,比2013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其中,对住院花费、医护人员态度、医护人员对病情倾听的认真程度方面,分别较2013年提高了5.6、3.6、3.3个百分点。

不过,王吉善认为,患者满意度仍有提升的空间,突破方向就是更低的费用、更好的服务,以及更佳的疗效。降低费用,有赖于国家医保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可以从缩短就诊等待时间、延长医患沟通时间努力,远程医疗和线上问诊等方式,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更佳的疗效,除了依赖医学技术的发展,还应着重医疗体系的完善与建设,提高基层及偏远地区医疗水平,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让治疗与康复更好地衔接,减小地区差异。

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鲍勇则表示,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上,还应提倡医患信任度,这是比满意度更深层也更难实现的目标。因为满意度只是对某一次就诊体验的直观感受,信任度则是患者对医疗机构发自内心的长久认可。这需要患者增进对医学及医务工作者的了解,也需要医疗机构用“以人为本、以诚信为本、以成本效价比为本、以需求为本”的原则要求自己,进而达到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