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 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口健康的疾病。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呼吸学科应当如何承担使命、履行责任?如何实现呼吸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呼吸领域的医务人员应当如何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1月8日,由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苏州协同医疗健康基金会主办的“2022年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呼吸界领军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召集人王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卫生健康处处长刘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迟春花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伟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胡三元,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致辞。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高海鹏主持开幕式。

“我们需要从以往的疫情当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思考如何能够更加科学、专业、从容,更加低成本、符合社会和科学规律的应对疫情。”王辰指出,广大呼吸病学业内人士,要针对创建以医院为主的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做出专业性思考,并使之转化为未来的社会行动,这对于维护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周军指出,近年来,中日友好医院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呼吸疾病防治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国家呼吸疾病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例如王辰院士提出的人才培养、科室建设和行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方略引领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对于本次大会的主题,周军表示,中日友好医院将做好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建设工作。同时与医学同道携手并肩,加强呼吸疾病防治经验交流。

聂春雷表示,当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任务繁重,而且压力持续增大。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他呼吁,“在研讨建设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中,注重提高传染病诊治水平、加强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要把加强基层呼吸道防治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多、发病率高,呼吸道传染病已经成为导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点,因此,提高呼吸专业的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是我们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如何全面推进平疫结合的建设,有效提升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郭燕红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充呼吸专业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优化资源布局;二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贺青华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还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亟待进行整体谋划、设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以应对常态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

“呼吸学科是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守护人民健康一个重要的学科。”刘丹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跨越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变异,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他希望全国呼吸学界一起努力,共同推进呼吸学科发展。

在《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兼谈群医学概念及实践》的主旨报告当中,王辰院士介绍了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应对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我国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以及大空间建筑当前“平疫”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被动局面进行了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院士在线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平疫结合之韧性医院建筑设计的思考》。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呼吸领域学科带头人从“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以PCCM专科医师培训促进推动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人才队伍建设““以质控工作规范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建设”“以药物研发推动呼吸疾病防治能力提升”四个角度进行了分享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