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内向者,在独处中获得力量

当听到“内向”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是社交场合那个待在角落里不和大家说话,有些孤僻的人;或总是宅在家、不爱出门的人;还是社交笨拙、常常口吃的人?内向和外向作为人格类型的一种划分,广为人知。但在主流文化中,外向受到推崇和肯定,内向性格却被贴上了许多负面的标签,比如情商低、不会表达、胆小怯懦、自私……我们经常听到的话就是:你性格太内向了,得改!

事实上,内外向只是性格差异,各有优势与缺陷,没有高低之分。和多数人想得不一样,内外向的差别重点不在于社交表现,而是内在能量恢复方式不同。内向者可通过独处恢复能量,而外向者须通过人际交往恢复能量。比如,外向者在和朋友唱歌、聚会、唠家常的过程中,谈笑间活力就回来了,他们也会独处,只是感觉越发没劲。而对内向者来说,尽管也有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积极活跃,幽默风趣,但人际交往对他们来说是消耗能量的过程,真正让他们感到放松和恢复活力的方式是独处,一个人看看电视、看书、喝杯茶、散步。

虽然都叫“内向”,但这个群体也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2011年,美国韦尔斯利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大样本调查,总结出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内向者:

1.社交型内向。他们在社交中不会感到害羞或焦虑,甚至享受交往的乐趣。但不能在社交场合待太久,否则容易情感耗竭。他们往往喜欢几个亲密朋友的小圈子交往。在这个小圈子中,他可以是“最亮的那颗星”,甚至在外人看来,他很外向。但除了亲密朋友外,社交型内向者者比较不会和外人分享自己的事情。

2.思考型内向者。比较典型的形象是:平时没人理,但自得其乐爱做白日梦。他们并不排斥社交,但更愿意沉浸在内心世界,所以在外人看来,比较冷漠。思考型内向者通常非常内省,更能感受和倾听内心的声音。外人很难和他们建立关系,因为他们通常有独特和深刻的思考,更喜欢独自感受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与别人分享想法。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比如莫言、宫崎骏、牛顿等,都是典型的思考型内向者。

3.焦虑型内向者。他们比较害羞,总是回想社交场合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总是纠结自己本来可以表现得更好。他们特别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怕冷场、怕尴尬、不自信,即使和亲密朋友在一起也很容易紧张焦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名篇《小公务员之死》,描述的就是一个焦虑型内向者的人生悲剧。

4.克制型内向者。这种类型的内向者有思想,但比较保守,不喜欢变化。如果突然面临紧急情况,尤其是社交场合,他们会很抓狂。如果提前做好准备,他们可以走出家门,应付社交。他们在平凡有序的日常生活中感到更轻松自在。大哲学家康德几乎一辈子没有走出自己生活的小镇,每天的作息习惯精准到分秒,以至于邻居可以根据他散步的时间校对钟表,他就是典型的克制型内向者。

但总的来说,相较外向者,内向者更谨慎,善于感知危险,比较容易缺乏魄力和冒险精神;追求深度,内心丰盛,想象力超群,但容易迷失在细节里,忽略全局;更加专注,但易受刺激;擅长倾听和观察,但较为被动;擅长分析,思考深刻,但有时过分理智;更加独立,善独处,从来不会感到无聊,很少孤独感但容易固执己见;专注力持久,更有耐心,但容易缺乏灵活性和自发性;擅长写作,拙于讲话;更能对别人感同身受,但容易害怕、回避冲突。

对于这些性格特点,善用就是优点,用错就是缺点。对于内向者来说,发挥优势、减少劣势影响有两点非常重要:1.接纳自我,扬长避短。不要被潮流带偏,重要的是以善意和肯定的眼光看待自己,不轻易自我贬低和否定,不要花大把精力想怎么让自己变得外向。明白自己的个性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和社会适应方式,活出自己的精彩。2.完善性格,发展能力。具体来说,喜欢独处不是问题,但要有正常建立关系、维持关系的能力;情感丰富不是问题,要培养出得体的、安全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程度安排社交,在社交期间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