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注意六点,和失智老人和平共处

老年人患上失智症,常常会出现记忆力衰退、语言障碍、判断力和思考力衰退等症状,丧失日常活动和自我照顾能力,性格及情绪也会发生改变。此时,要与他们和平共处,就需要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有技巧的沟通、交流。

1.一次只问一个问题。和失智老人沟通,首先要确定老人听觉、视觉是否正常,必要时可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尽量减少家庭环境中容易让老人分心的因素,如噪声、混乱的陈设、太多人的环境等。与他们交流时,要面对面、保持目光接触,可以直接称呼名字,但讲话要慢、吐字要清楚,一次只问一个问题,要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子,着重讨论一些具体的事情,而非抽象的想法。交谈过程中,不要打断他们讲话,除非患者有听力问题,不必大声讲话;不要去纠正错误或与之争论、质疑、下命令。

2.学会运用非语言交流。当失智老人丧失语言沟通能力时,通常会藉由一些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想法,因此,应像观察婴儿的需求那样,从患者的身体语言、含糊不清的语言甚至是叫喊声中体会患者的意图与需求。同时,家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要传达尊重和关爱,比如在老人觉得舒适的情形下,可藉由一个拥抱来表达温暖、关怀。

3.辅助记忆方法。把失智老人自己的照片及其和亲属的合照等放大,摆在显眼位置,可以经常提醒他们记住亲人。在不同房间的房门上做不一样的标记或漆上醒目的颜色,也可以帮助他们记忆。

4.引导规律作息,建立“睡前仪式”。尽量在固定时间引导失智老人起床、就寝、用餐,养成规律生活模式,并留意不要在白天过久睡眠。若失智老人日夜颠倒情形严重,建议渐进式调整,每一天将规定动作提早10~20分钟,直到失智老人回到正常作息。看护人也可帮助失智老人建立“睡前仪式”,如让老人执行某一动作时,便知道睡觉时间到了。

5.白天多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时间。适量日照有助于生理时钟的正常运作,即使没有带失智老人外出晒太阳,也应注意家中采光,让失智老人能够规律地接收光照。增加白天的活动量,还可消耗老人体力,让晚上较好入睡。行动能力尚可的失智老人,照顾者可尝试将其带至日间照护中心或社区活动中心,参与中心安排的各种活动,引导失智老人动脑并活动身体;若失智老人参与团体活动的意愿不高,则可观察长辈的喜好,安排其有兴趣的活动。

6.营造熟悉的环境,降低不安感。配合老人的喜好,将家中布置成他们习惯、感到舒服的环境,也可播放音乐、保持室内光亮,减少患者的不安。晚上睡觉时留盏小夜灯,则能避免失智老人半夜醒来时感到害怕,或因光线不佳而摔倒。

鉴于失智症是种复杂的生理和精神疾病,治疗效果难以立竿见影。建议照顾者日常详细记录长辈的生活作息,通过专业精神科医师分析患者的睡眠模式,并探索出更适合患者的作息调整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