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低血糖 = 低血糖反应?低血糖诊治避开九个错

主讲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李晨钟   □胡世弟

低血糖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也是糖友的常见并发症,然而大家对其认识还是有诸多误区。

误区一:低血糖 = 低血糖反应?

二者不能等同。低血糖是一个纯粹的生化指标,不涉及患者症状,只要血糖结果达到低血糖诊断标准,就可诊断为低血糖。若患者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感等,称之为“低血糖症”;若无明显症状,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此外,有些患者尽管血糖不低(达不到低血糖标准),却有饥饿感、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主要见于治疗过程中的糖友,主要与血糖短时间内下降过快引起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等)释放增加有关,尽管这时血糖尚未达到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但患者一时难以适应,因而出现不适症状。“低血糖反应”不可轻视或置之不理。          误区二:血糖低于 3.9 毫摩尔/升 就是低血糖?

不同人群的诊断标准并不相同。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毫摩尔 /升,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3.9 毫摩尔/升,就属于低血糖。

误区三:2 级低血糖患者血糖水平低于 1 级,那么 3 级低血糖一定低于 2 级?

并非如此。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对低血糖进行分级管理: 1级低血糖:血糖<3.9 毫摩尔/升,且≥3.0 毫摩尔/升;2级低血糖:血糖<3.0毫摩尔/升;3 级低血糖:需要他人帮助治疗的严重事件,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但没有特定血糖界限。

误区四:只在患者头晕、心悸、乏力时怀疑低血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无明显临床症状,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无感知性低血糖或无意识性低血糖。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此种类型的低血糖常发生于老年糖友以及病程较长的 1 型糖友中,由于患者神经受损、感觉迟钝、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对低血糖无任何感觉,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且常在夜间发生,未及时察觉可能致死,危害极大。

因此,患者应常规监测血糖,特别是老年人和 1 型糖尿病患者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必要时加测夜间(一般为凌晨 3 点)血糖,同时放宽血糖控制。

误区五:吃高糖食物预防低血糖?

避免出现低血糖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并不是当血糖正常时提前吃高糖食物减少低血糖发生,主要是做好准备工作——1.随身携带一些糖果、饼干或高糖饮料(可乐、果汁等),一旦发生低血糖,马上补充糖分自救;2.晚上临睡前适当加餐,可预防夜间及清晨发生低血糖;3.如有低血糖发生,要与医生交流,让医生调整药剂量;4.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万一出现低血糖又不能自救的情况,方便路人救助,争取抢救时间。

误区六:发生低血糖吃点饼干缓解?

低血糖发生时,第一时间要测试血糖,如果血糖达到低血糖诊断标准,应按照以下处理:对于1级低血糖来说,口服15~20 克糖类食品;对于2级低血糖来说,口服15~20 克葡萄糖;对于3级低血糖来说,及时给予 50%葡萄糖液 20~40 毫升(静脉注射)。

需说明,对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摄入高淀粉食物并不能有效升高血糖,因为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淀粉的消化和吸收,无法有效升高血糖,此时应及时口服葡萄糖。低血糖症状纠正后一定要回顾病史和用药情况、膳食情况,并和医生一起分析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原因,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积极应对。

误区七:有低血糖症状但是血糖不低不需要处理?

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原则上应按低血糖对待,尤其老年人更要注意。因为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出现明显的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要及时检测血糖及心电图,并补充碳水化合物,如饼干、面包、馒头、含糖果汁等,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防止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误区八:没有症状的低血糖就不需要处理?

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对于这类患者,除了嘱咐其在发现无症状低血糖时应及时处理,亦应加强预防,放宽平时对血糖控制的要求,并规律监测血糖。

误区九:严格控制血糖一定有好处吗?

以前的研究揭示血糖控制对延缓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有好处,但后来发现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最新指南强调了应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安全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

一般成人:HbA1c(糖化血红蛋白) < 7.0%;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合并症、低血糖风险小者:HbA1c < 6.0%;病程较长、已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者:HbA1c < 8.0%;老年患者(根据健康状况的良好、中等、差分层):HbA1c < 7.5~8.5%。

低血糖在数小时内即可造成机体损害,凶险程度更甚于一般的高血糖,应教育患者及时识别并紧急处理。同时,应加强对低血糖的预防,适当放宽老年人以及其他低血糖风险高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制定个体化的患者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