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每天用的筷子可能是“疾病传染源”,学一套正确清洗法

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健康状况,除了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吃也与之息息相关。如果不注意,我们日常使用的筷子,就可能成为细菌的源头之一。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每天吃饭的必备餐具筷子,长时间使用后很容易生菌、发霉。什么样的环境下筷子易出问题?怎么清洗、消毒才安全?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吴安华

本期编辑:王晓晴

筷子也是“传染源”

上海市消保委曾征集了200双普通家庭使用过的旧筷子,以及660双新筷子,包括木、竹、不锈钢、密胺、合金五类不同材质,对其发霉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测试,结论如下。

湿度影响霉菌生长

许多家庭洗完筷子不擦干、晾干就直接放进橱柜,更易长霉。

湿筷子的霉菌比干筷子多25%以上。霉菌在湿度80%的条件下(如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极易生长,而在湿度40%的条件下基本不生长。

旧筷子、竹木筷更易发霉

普通家庭一双筷子用几年是常有的事,但筷子用久了表面光滑度下降,会出现许多细小的凹槽,容易滋养细菌,影响身体健康。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的筷子更容易长霉,霉菌数量比新筷子和使用3个月的筷子要多30%以上。

木质和竹质筷子结构疏松,表面的凹槽、细纹容易藏匿细菌。竹木筷的霉菌计数是不锈钢、合金、密胺筷的7倍以上。

消毒效果各不相同

酒精对霉菌基本没有作用;微波炉虽然消毒时间最短(3分钟),但只能用于合金筷。

五类筷子都可通过高压锅、沸水、臭氧消毒柜来消毒,但所用消毒时间略有差异,高压锅为15分钟,沸水为20分钟,臭氧消毒柜为45分钟。

人们熟知的“用沸水烫一下筷子”的做法基本没用,只有当煮沸时间超过20分钟,筷子上的菌落和霉菌才能被有效去除。不锈钢、合金、密胺筷更易消毒,木筷、竹筷稍差。

在相同的消毒方式下,洗干净的筷子消毒效果更好,菌落和霉菌数量要比未清洗的筷子少80%以上。

学一套正确清洗法

在合适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大约是20分钟增加1倍,因此餐具使用后必须尽快清洗彻底,以免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发肠道系统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清洗很重要

建议养成饭后立即清洗筷子的习惯。清洗时不要成把搓,应在柔软的洗碗布上滴些洗洁精,一根根搓洗,既减少了摩擦,也能洗得更干净。

2.存放保持干燥

洗后把筷子放在碗架上散开晾干,再把筷头朝上放进筷笼。筷笼也应经常用热水清洗并晾干,尽可能降低细菌生存繁殖的风险。

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如梅雨季,最好用除湿机降低室内空气湿度,防止发霉。

3.定期消毒有必要

筷子最好每周消毒一次,可以使用开水煮沸筷子20分钟。养成勤换筷子的习惯,最好半年换一次。

有条件的家庭,每人可以有自己专属的筷子,不共用,减少感染风险。若家里已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须进行分餐,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