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保护生态,防住未知病毒

70%~80%的新发病毒源于动物,传播流行多与人类扩张活动有关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副教授 陈捷亮

近年来,新发、突发的病毒性流行病似乎在增加,总让人担忧不知下一个要出现的病毒会是什么。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医学家最近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撰文称,人类要学会在新疾病传播之前消除它,而不是在疾病暴发后。

未知病毒层出不穷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202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未知病毒层出不穷,近年来有不断增多趋势。目前预计每年有330万人死于病毒性人畜共患病,造成的损失估计至少为3500亿美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达2120亿美元。此外,有研究称,人们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导致新发传染病发生概率有所增加。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新发传染病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会造成公众健康危机,并且缺少有效的药物或疫苗,十分有必要对其加速进行研究,需要引起世界重视。新发病毒传染病包括:埃博拉病毒,病死率在50%~90%;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病死率达40%,该病已在全球25个国家发生;寨卡病毒,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暴发疫情,危害极大。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副教授陈捷亮说,近年新发现的病毒性传染病危害性最大的当属呼吸道传染病,比如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2012年在中东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全球已感染4亿多人,预计到2024年全球经济将损失12.5万亿美元)。另外,新发消化道传染病也不少,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种类多,致死率较低,危害不如呼吸道传染病。此外,还有通过血液和生殖道传播的病毒,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的艾滋病病毒等。

人类活动加速新病毒出现

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传播奖获得者卡尔·齐默的《病毒星球》一书中强调,病毒其实如同造物主一样,拥有创造和毁灭的“魔力”。人类历史就受到病毒的很大影响。

陈捷亮说,人类活动不断扩张,大面积开发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狩猎和捕食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这都加速了病原体转移,增加了病毒与人类的接触机会。野生动物是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在内很多病原体的宿主,人一旦接触到受感染动物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就可能被感染,导致新发传染病。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说,研究显示,70%~80%的新发病毒来源于动物,大多数跟人有关系。病毒特性的改变和传播是有规律的,它需要时间进化以适应在人体内生存繁衍。例如,RNA病毒大约每10年迭代一次,病毒可变得致病性减弱,也可变得致病性增强,其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小,即使动物感染病毒,一般也很难传染给人。如今,人类活动改变和加快了病毒变异的速度,新的病毒就可能更快地出现。

另外,大流行的病毒一般有个特点——致命性不太高,传染性很高,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群体危害。以冠状病毒为例,过去100年的时间里,能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先后有7种,之前发现感染人的4种冠状病毒,只引起普通感冒症状,并未引起人们太多关注。后来出现了SARS和MERS,致死率相对较高,流行范围有限。而新冠病毒之所以在世界各地流行,早期的病死率仅约2%,所以传播性很高,且随着病毒不断变异,传播性还在不断增强。

预防未来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传染病出现的五个阶段:出现前、出现、局部传播、流行和大流行。哈佛大学的医学家提出,最大程度地降低未来暴发疫病的风险,应该关注“检测和遏制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威胁”,具体应做到监测病原体、更好地管理野生动物贸易和狩猎,以及减少森林砍伐,尽可能阻止疾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预防未来的流行病。相比之下,检测、治疗和疫苗,虽能减少死亡,但不能阻止病毒传播,且永远无法阻止新病原体出现。正如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专家亚伦·伯恩斯坦说的:“每1美元中拿出5美分就可以帮助预防下一场因流行病而导致的致命‘海啸’,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再花费数万亿美元去解决问题。”

“把钱花在预防,未雨绸缪,很重要!”陈捷亮说,还有三点:1.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监测病原体的软硬件,比如增强实验室检验、检测的能力,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增强突发疫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信息化大数据的应用。2.要推广“一体化健康”的概念,只关注人类健康不够,必须同时关注动物、环境、生态的健康。3.从个人层面来说,要保持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在人流密集场合戴口罩,不吃野生动物,生熟食物要分开,使用公筷,流感季接种疫苗等。

杨占秋说,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应该像对人类自身的保护一样,有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与动物和平相处,不要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惯。另外,相关部门应当对于野生动物贸易加强病原体监测,规范禽畜养殖、运输、屠宰、贮存、出售等过程的防疫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