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精神卫生法》颁布十年四大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  林

如果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那精神心理健康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他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保障人民精神心理健康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筹备了27年的《精神卫生法》于2012年正式颁布,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了。

我一直在关注《精神卫生法》的进展,并且参与了其中部分筹备工作。这部法律意义重大,不仅促进了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了精神卫生服务,也维护了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它标志着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这十年,服务模式从“管控”转为“救助”

心理问题不是小事,精神心理疾病会带来比躯体不适更多的痛苦,直接威胁个人、家庭和社会。据统计,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是17%左右。按此计算,14亿人口中有2亿多有精神心理问题。我国由精神障碍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排在第三位。精神心理疾病对青少年及年轻人,尤其15~30岁人群的负担最为显著,而这一年龄群体正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因此,精神心理疾病对整个社会影响深远,是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

《精神卫生法》颁布十年以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模式由卫生部门单打独斗,逐渐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局面;由单一的医疗问题,逐渐转变成多部门协作下的社会化工作;国家政策层面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工作给予了明确支持,从之前的“管、控、局限、约束”理念,逐渐转为如今的“救、治、援助、帮助”的服务模式。

这十年,四大进步成果显著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正处于有序、高效、稳步发展中,精神科患者管理普及率、精神科服务质量及开设精神科的医院数量都在改善和增加。《精神卫生法》颁布后的十年里,精神卫生领域取得四大进步:

1.消除精神障碍的污名化问题。通过《精神卫生法》,政府把心理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层面。其中,精神障碍的污名化问题由来已久,很多人谈起精神障碍患者唯恐避之不及,这一现象也导致很多患者讳疾忌医,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深怕一不小心就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这十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通过提升全民心理卫生素养,提高公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了精神障碍的污名化问题。

2.精神障碍患者权益得到保护。我当住院医师时,很多时候在街上能看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在街上虽然很少看到,但很多慢性精神障碍患者长期住进了精神专科医院里,这其实不是精神医学发展的本来目的。精神障碍患者流浪在街头不对,完全脱离社会也不对——患者需要回归社会。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既要防止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又要保护精神状况稳定患者的隐私和权益。《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等法律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用法律确保了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受教育、参与劳动、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3.心理医生变得“吃香”。在医学领域中,精神科原本是个冷门专业,社会认可度低、职业风险高,导致其对优秀医学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此外,很多专业人员是通过转岗培训进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培训不够完善,学历处于较低水平。《精神卫生法》的颁布,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

4.专科医院飞速发展。我国精神卫生学科起步较晚,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建立于1898年,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精神专科医院还不足10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推进,我国精神专科医院数量迅速增加,截至目前,仅公立医院已超过1000所,私立机构将近2000所,全国有精神科医师4万多名。

目前,中国最好的精神专科医院和发达国家最好医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临床诊疗水平也相差不大。尤其是最近30年,国外有的最新药物、治疗措施、先进技术,我们也有,且中国医生接触的病例更多、病情更复杂,因而治疗经验更丰富;在一些发病机制研究方面,我们已经趋于世界同等水平,并在某些研究领域实现了领先。

每个人要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现阶段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东部精神卫生资源较为丰富,中西部与其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很多患者不得不去一线城市求助,增加了患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精神疾病的识别率低、就诊率低、难治性的比例也高。就拿最常见的抑郁症来说,目前我国抑郁症就诊率不超过30%,而发达国家是80%。城乡居民就医意识仍有差距,城市相对更理解精神疾病,而一些农村地区的患者及家属仍存在很强的病耻感,不愿意去看病。

人才培养仍是当务之急,包括高质量经过合格训练的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美国3亿人口有4万名精神科医生,我国14亿人口仅有精神科医生4万余名,只能满足群众就医的基本需求。我国精神专科医院的投入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加大投入,才能在医疗质量和人才培养上有更好地发展。

精神心理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从国家层面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对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个人,每个人也要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精神心理问题,遇到时不要紧张,不要害怕,通过求助朋友、亲人、专业人员,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