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证照电子化,高效又省事

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教授 姚国章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盘和林

“我们今年要实施一项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也就是说,拿着手机在有关事项上一扫码,事就办成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后的记者会上如是说。近年来,驾驶证、社保卡、结婚证、各项职业资格证等都在推进电子化。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超1亿,他们异地就业、养老、学习时,常因办手续两地跑、多部门跑,推动电子证照全国互通互认,有助于早日实现“跨省通办”,是一项便民举措。

减少纸质成本,提供更多便利

以前,人们无论是上学、毕业、结婚、生子,都需要纸质证明、证书,不仅要人工填写,还要人工盖章,有时不得不跑多个部门,不仅繁琐,还容易出现伪造、丢失问题,后续挂失、变更等程序也较繁琐。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教授姚国章告诉《生命时报》记者,1984年,我国第一代身份证采用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信息为人工填写,虽有盖章,但极易伪造。1995年,防伪居民身份证启用,添加了防伪标识,但还是容易伪造。随着数字化进程开启,各项政务流程简化,多数办事申请、信息填写等逐步实现电子化,但如果要跨部门办理,有时仍需要纸质材料,重要环节仍有审核盖章、人工存档等步骤。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实现证照电子化意义重大:减少纸质成本;提供更多便利,比如在办理事务时,可实现人证合一;利于更好地管理证照,降低丢失和被盗用风险,安全性更高。

姚国章说,证照电子化为远程办事提供了条件,省了很多人工成本,还能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度。如今健康码、行程码的应用,就使疫情防控更精准、灵活。从社会层面来看,证照电子化提升了证照可信度,也为未来搭建全民征信平台提供基石。“证照电子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证件电子化,它是数字化浪潮的又一次革命,是整个数字经济的基石。拿一张实名制SIM卡来说,它捆绑着社交软件、支付宝、银行卡等,不仅在数字世界里定义每个人的身份,还影响着生活各个场景。”

技术基本成熟,安全有待完善

姚国章介绍,目前,实现证照电子化的基础技术已基本成熟,包括:保证互通的移动互联网技术、5G技术;保证实物与网络连接的物联网技术、二维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保证机器识别人体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等各项生物识别技术,及背后涉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据存储、数据提取方面的技术,甚至是保证安全性的区块链技术等。

“但是,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备受网络信息安全的困扰。”姚国章说,前不久,中国网络安全企业360公司发布了《网络战序幕》报告,披露美国国安局使用量子网络武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发起长达十余年无差别攻击;2020年,剑桥分析公司的丑闻被曝,8700万社交软件“脸书”用户数据在2016年被不当泄露给该政治咨询公司;2016年,北京某知名大学教授因个人信息泄露被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团伙骗取1760万元人民币……信息安全是横亘在现实与证照电子化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

盘和林说,证照安全涉及多个层面,既包括人像数据库的数据安全,也包括用户使用的安全性,例如智能手机被植入木马、手机丢失等。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要有安全技术保障,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要配合声纹(辨识声音特征)或指纹来综合认证,以确认手机使用者为证照所有人,这背后还需采用网关、防火墙等技术来保障数据库安全;还要有完善的政策护航,近年来多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法规、措施助力信息安全建设。

姚国章说,目前,各部门、各城市都在做政务数字化工作,但由于建设时间不同、机构不同,入口、系统规则也不同。要实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优化管理系统的目标,须付出巨大的协调、沟通成本。疫情背景下,全国各地各有各的“码”,诸多部门呼吁合一,但困难重重。身份证应用更广泛,涉及部门更多,面临的协调成本就更高了。

挖掘群众需求,兼顾特殊人群

“数字化浪潮不可逆。”姚国章直言,在现有技术条件、管理制度下,如何进一步消除发展证照电子化的隐患是关键。

坚持需求驱动。发展电子证照是为了便民,要不断挖掘群众需求,覆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场景,促进社会化应用。

加大技术支撑。要从收集、存储、提取等全流程入手,防范信息意外泄露;还应不断提升电子证照应用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改变思路、创新规则,按照数字世界的逻辑设计身份认证、设置事件办理的流程。

完善配套措施。为降低政策实施过程中造成的沟通协调成本,配套措施非常关键,法律是最后的保障。

特殊人群进行特殊处理。对于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人群,在政策上要完善相应的服务保障机制,例如设立线下服务窗口、提供家访式服务等,避免出现“抬九旬老人到银行办业务”的情况;在社会上可建立志愿者队伍,采取指导、陪同等方式帮扶。

很多人担心,证照几乎全在手机上,万一丢失,怎么保障安全?姚国章解释道,随着技术发展,所有身份信息、个人数据、财产,都将存储于云端,手机仅是获取内容的一道“门”,而个人身份信息是开门的“钥匙”,云端数据的存储安全,应避免企业渗透,通过政府、公益组织等机构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