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妇产科医生解读:十点建议防住不孕不育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  丁  新

希望为人父母却难以实现,这是目前很多夫妻面临的生育困境。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已达到7%~10%。为进一步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去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出10点建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丁新,对此进行了逐条解读。

1.关注青春期,保护生殖健康。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逐渐发育成熟。在“性”方面,他们的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转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各种变化并学会保护自己,就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生殖健康。比如,儿童身体机能发育不够完善,过早进行性生活,可能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缺乏保护的性行为则会增加生殖道感染、性传播性疾病以及意外怀孕的风险。丁新说,性早熟问题越来越普遍,青春期女孩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这些都可能导致日后生育问题,需特别引起重视,要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2.适龄婚育,降低不孕不育发生。超过一定年龄后,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生育能力也不例外。一般认为,男性40岁后生育能力开始下降,精子质量变差,进而影响生育。女性的生育力在30岁后走下坡路,35岁以后下降速度增快,卵巢内可用的卵泡越来越少,卵细胞的质量越来越差,怀孕就会越来越难。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女性绝经年龄却变化不大,因此生第一胎的年龄最好不要超过35岁。

3.科学备孕,维持良好孕育条件。我国《民法典》已没有强制婚前检查的规定,但仍建议准备结婚或计划怀孕的男女双方主动到医疗机构接受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育咨询指导等服务。步入婚姻殿堂源于两个人的感情,但孕育下一代需要夫妇双方健康的身体。科学备孕主要包括避免服用风险药物、戒烟限酒、锻炼身体、保持适当的性生活频次、选择排卵期同房等。女性若月经期不规律,还可以通过医学方法监测排卵。但丁新提醒,怀孕是一个自然过程,若出现计划外怀孕,也不必过于紧张,偶尔一次服药或少量饮酒未必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可咨询医生再做决定。

4.戒烟限酒,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受精卵的形成以及胚胎发育,都可能受到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其中尤以烟酒影响大。建议计划怀孕的夫妻双方戒烟限酒至少3个月,避免接触二手烟,远离毒品。此外,肥胖和过度消瘦也对生育能力有影响,应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5.警惕环境因素,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接触铅、汞、苯、农药和放射线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不孕不育、胎停育或流产。此外,研究显示,睾丸适宜的温度是35℃左右,略低于人体正常的37℃,正因如此,生理进化时,睾丸就下沉到了体外的阴囊内,以避开腹腔的高温环境。如果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蒸桑拿和泡热水澡,以致睾丸温度升高,就可能影响生精功能,引起精子质量下降。

6.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受孕。长期焦虑、抑郁,或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女性激素分泌,进而抑制卵巢的正常排卵,导致不孕。反之,计划怀孕的夫妻若能保持心情舒畅,纾解精神压力,对怀孕就有积极作用。临床发现,一些怀不上孩子又查不出确切原因的夫妻,在决定做试管后,由于放松了心情,反而实现了自然受孕。

7.倡导计划怀孕,避免意外妊娠。计划外怀孕不一定带来不良后果,但若真的因为客观原因,不得不选择流产,则会对女性日后的生育功能造成损害。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可引发输卵管不通、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导致女性继发不孕,多次重复人工流产导致并发症及继发不孕的风险更高。丁新说,无计划怀孕的夫妻,应当做好科学避孕,可采用工具避孕或口服避孕药;一旦怀孕,建议尽可能克服困难,把孩子生下来。

8.科学治疗,注意生育力保护。有些疾病或治疗方式,已被证明会对生育能力造成毁灭性打击。比如,部分恶性肿瘤的手术、化疗、放疗,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随着科技进步,这些患者已经有了更多选择,以实现生育力的保护和保存。丁新介绍说,如今的冷冻卵子、冷冻胚胎技术,都可以用于这种需要,极少数从幼儿期就患病的女童,甚至可以通过保存部分卵巢组织,达到未来怀孕的目的。

9.夫妻双方应共同就诊,接受正规治疗。不孕不育的病因复杂,夫妻双方应积极寻找病根,共同到医疗机构就诊。促排卵药物、促生精药物等或许有助排卵生精,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适量使用,否则就可能带来许多潜在风险。比如,女性会出现复杂的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或是造成卵巢功能耗竭,甚至危及生命;男性用药生精,也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10.合理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禁止买卖卵子及代孕。辅助生殖技术能够给很多不孕不育夫妻带来新希望,但这些技术必须在国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由具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实施。任何形式的买卖精子、卵子、合子、胚胎以及代孕等,都属于侵害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