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重视患者的“门把手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焦洋

看过病的患者和出过门诊的医生都可能经历过“门把手现象”。典型场景就是,患者看完了门诊,起身准备离开时,或者已经出门但手还捏着门把手的一刹那,突然又想起某个之前打算咨询或问过但还没明白的事,于是赶紧停步转头再次询问医生。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医生态度生硬,有时还会赶时间,患者没说两句就打断,医生开始自己说自己的,然后开药、开化验单就让患者走人。时间短,做事赶,结果患者问题到最后也未能得到满意的解答。这种情况经常有,尤其见于门诊费低廉、工作量大的公立医院。但还有一种情形,是像我的朋友老姚这样的。

某天午饭后,老姚突然打来电话,“我有个同事,关系挺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了,怎么办啊?”我说:“体检做呼气试验时发现的吧?一般这种阳性得看具体结果,要是化验上数值很低就算了,超过100多就需要吃药了。”老姚问:“需要怎么治?”

我回答:“现在一般要联合用四种药,吃两周。你可以让他到门诊来找我。”

老姚问:“这个病是传染病吗?听说得了会导致胃癌。”我说:“这是一种细菌,感染途径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和胃癌的关系,可理解为抽烟和患肺癌的关系,只不过没那么严重而已。”

之后老姚又问了很多问题,我都一一做了回答。到最后,有些筋疲力尽的我说:“这是你的什么同事?要不,你把我联系方式给他,我可以直接跟他解释……”

电话里静了静,略有一丝尴尬的老姚说:“等一下,我就再问一个问题,我中午刚跟他吃了饭,才知道他得了这个‘病’,会不会传染给我。他夹的菜我也都夹过了……”

我回答:“呃……会不会传染我不能给你绝对肯定答复,但国内有过统计,十个人里差不多六七个人都是感染者;全球有些地区甚至更高,比如在夏威夷,十个人就有九个半是感染者。我的意思是,其实你过去已经跟无数感染者吃过饭了。”

老姚前面的电话咨询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其实最后这个才是他最想问的那个问题,或许在一般人看来有点不那么“爷们儿”,让他有些羞于启齿,于是就成了“门把手问题”。

在国外家庭医生的培训中,“门把手现象”是常常被提及的。患者将要离去时,是医生心情放松下来的一刻,往往未必会重视患者说的话,而此刻患者说出的,往往是他最想问的事情。

从患者角度,除了像老姚那样,觉得问题可能会被人小小鄙视的,也有症状令人难堪或出问题的部位令人羞于启齿的。还有更大的可能,其实就是到了诊室就紧张,见了大夫就想不起来要问什么,等到快出门了才想起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在医生的培训中,我们常常会提醒年轻医生注意,千万要听清楚、听仔细患者临出门前的那个问题,不要怕多耽误这一点点时间。那些错过的诊断、漏网的重症,以及让患者最终未能问清楚的问题,有不少都是错过了“门把手”上的那句话。

即便是老大夫,也不要过分自信,觉得听到病人开头的几句话,就能凭经验一下猜到病人的所有想法。老姚和我是二十几年的老朋友,但这通电话,我一开始猜的是病人对他很重要,所以问得这么详细,却没预料到,他居然是因为那样一个问题而羞涩了。

所以,想做好医生,没那么容易。千万要耐心,别武断!认真听病人问的每句话,从进门到出门,到再推门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