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必须保证健康码科学严肃

6月13日,多名储户被赋“红码”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据悉,河南4家村镇银行出现兑付难,取不出钱的储户们相继前往郑州、开封进行线下维权,不料却在抵达当地时,健康码莫名变红,导致出行困难,甚至被带走隔离。有储户称,“储户扫码就是红码,但同行家人扫码就没事。”“没去郑州的储户在自己老家扫码也显示为红码。”郑州市12345热线工作人员回应“红码”是否仅针对储户时表示,具体情况不了解,但经查证是因大数据信息库出现问题,已将该情况上报政府,正在积极改进中。河南省卫健委值班室人员回应称,目前正在核实调查中。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需要更加深入的调查和更权威的答复。健康码是通过公众让渡部分个人信息权利,以服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需要而设计的技术手段,它只能被用于防疫目的。在防疫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毫无疑问,如果任由“滥用赋码权力”的猜测在互联网上流传,时间越长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就越大。因此,无论网传的情况是否符合事实,当地都有必要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回应。

健康码相关信息是否有被滥用的可能,这绝非小事。如果真有人试图将健康码用于防疫之外的目的,不仅违背社会道德,更涉嫌违法违规。对于健康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范,即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利用应符合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后者则明确了对个人信息访问应采用“最小授权”的策略,那就是“仅具备完成职责所需的最小的数据操作权限”。

必须要说,绝不能擅自挪用健康码信息,这在全社会上下有着高度共识。在相关信息的处理上,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在个人隐私保护上越来越慎重,比如最近公布确诊病例流调时,很多地方尽可能抹掉与防疫无关的信息披露。也正因这个共识如此之强大,人们才对任何可能突破这一底线的苗头十分敏感,任何人都不应对在这个问题“瞒天过海”存在侥幸心理。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健康码的作用举足轻重,必须维护其科学性和严肃性,绝不能让一些局部的基层纠纷,或者“技术错误”,影响公众信心和抗疫大局。郑州方面在这一问题上尤其需要谨慎、严密的查证,这个过程应尽量加快。如果是技术问题导致的,要拿出有说服力的完整证据链;如果这个过程中确实存在违规操作,则必须尽快予以纠正。▲(本文转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