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医生是病人的忠实读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石汉平

医生真正的老师是病人,而不是在课堂上的教师。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医生是在医疗实践中成长的,所以才有“看一百次,不如动手做一次”之说。教科书里学到的知识是共性的,而每一个病人是特殊的;同一种疾病,不同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同;相反,同一种临床表现却可能来自不同的疾病。

有人说“良医救人,庸医杀人”。实际上,没有医生能保证不犯错误。良医与庸医的区别不是犯错误与否,而是犯错误的多少,以及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做医学生时,我们从解剖学标本上看到的组织器官是死的,是静态的,而病人是活的,是动态的。我第一次单独做阑尾切除术时,因为找不到阑尾,只好请住院总医生来指导。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住院总医生的训话:“这不是阑尾吗?阑尾出来找你了,它认识你,你不认识它。”

阑尾切除术是一个简单的初级手术,所有医学生都学过,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误诊、误治仍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没有认真阅读病人。临床医生要认真阅读病人,读得越透,诊治越正确;读得越多,经验越丰富。读病人不同于读教材,这要求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身体,深入了解病情。

病人是本书,书中有珍贵的人生体验。人生考验,莫大于生死;对疾病的恐惧,莫大于恶性肿瘤。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但是,生病后的态度、表现千差万别。对待疾病,有人消极,有人积极;对待肿瘤,有人悲观,有人乐观;对待不幸,有人抱怨,有人承受。

1998年我为一位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的患者实施了手术,尽管肝脏病灶不足1厘米,但从分期上她已经是第四期了。2012年底她来复查时仍然非常健康,无任何转移或复发表现。我问她有什么秘诀,她说老公是领导干部,对家属要求严格,于是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即回到单位上班,就这样一直工作到正常退休。她爱好运动,每天晚上坚持跳广场舞一个小时。我问她是否担心肿瘤复发转移,她说:“工作太忙,运动太嗨,家务太多,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那个。”

赵小姐是一位刚过20岁的女孩子,腹部恶性肿瘤经历4次手术,每次来住院时都是笑容满面。她最后一次来住院时,已经全身多处转移,生命危在旦夕。我告诉她已经没有机会再次手术时,她反过来安慰我,“没关系,不要难过,我要独自去香格里拉旅行,找一个圣洁、安静的地方死去。”

王先生是一位腹膜后肿瘤病人,由于肿瘤侵犯神经,病人疼痛无比,但他紧咬牙关,一声不吭,默默忍受,以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仔细阅读病人,我们一定会常常感动、时时感悟,会倍加珍惜生命、快乐生活、善待自己。

病人是本书,书中还有珍贵的社会阅历。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生活环境、工作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生活态度、社会观点、价值取向不同。方老先生原是大学老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政府号召,投笔从戎,杀敌报国,并多次荣获战斗勋章。1949年后,方老先生遭受了不公待遇。前几年方先生来住院时已经是95岁高龄,我问老人可曾后悔,方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如果日寇再犯,我虽然不能冲锋了,但是我可以替青年人挡子弹。”

张女士,早年与丈夫一起从美丽的杭州远赴万里戈壁,投身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工作,退休后回到杭州。因为没有安置住房,他们自己又买不起,只好去广州与子女同住。张女士身患恶性肿瘤,单位要求她回杭州治疗,考虑到杭州没有子女照顾,老人选择在广州治疗,因此单位只予报销部分治疗费用。我建议老人打报告向政府部门说明情况,老人说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

实际上,每一个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就看医生是否愿意听,愿意看,愿意读。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一定是病人这本书的忠实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