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无药”疗法治失眠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 孙洪强

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曾倡导:从2022年起到2030年,成人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8小时。但根据最新的《中国睡眠报告2022》,仅有35%的国人睡够8小时。

辗转难眠下,人们想过很多办法。除了褪黑素等药物,有些人还尝试乳胶枕、蒸汽眼罩、睡眠仪、安神香薰等助眠产品,效果并不理想。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孙洪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30%以上,大多数失眠者未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社会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良莠不齐,所以我们医院成立了失眠心理治疗门诊,希望更多备受困扰的失眠人群能获得专业的帮助。”

心理治疗室与门诊的环境颇为相似,但它并不是失眠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孙洪强解释:“患者需先找医生诊断,医嘱中可能会涉及药物、心理治疗或一些规律生活的建议,其中心理治疗由失眠心理治疗门诊来实施。”

今年北京冬奥会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心理团队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调整睡眠心理状态。从专业角度,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慢性失眠的首选。通过对失眠者充分了解和评估,治疗师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行为和认知干预,改变失眠者的不良习惯,增强应对失眠的信心。“

比如说,很多失眠者即使睡不着也要在床上躺很长时间,其实这就是无效睡眠,会让人形成一个错误的条件反射——床等于失眠。所以有的人明明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能睡着,可回到床上反而睡不着觉了。这就需要用到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使失眠者知道躺在床上的时间就等同睡着的时间,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孙洪强说。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还包括放松训练、认知治疗、睡眠卫生健康教育以及预防复发。

据介绍,认知行为疗法长期治疗的有效率达70%~80%,急性期治疗效果与镇静催眠药相当,不会有依赖等副作用。当然,它的缺点主要就是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在常规的情况下,认知行为治疗需要进行4~8次,而且每次平均治疗的时间大概是45~60分钟。

为满足大众对失眠的治疗需求,门诊推出个体化的失眠心理治疗(疗程为6次,特殊情况可以选择短程2次的治疗模式),未来还可能增加团体治疗、电话治疗、数字化治疗等新形式。如果条件成熟,北大六院还会考虑扩大门诊规模,甚至向更多地方进行推广失眠心理治疗。

大众对于失眠诊疗日益增加的需求和现有医疗资源匹配是关键。“大家热情高,但可行性上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主要是收费偏低,很难跟实际成本相平衡。”孙洪强说。未来,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心理治疗更多支持,让这种好的疗法能惠及到更多失眠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