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进入了下一个关键阶段——填报志愿。从今年数据看,临床医学再次成为热门专业。结合近两年的报考情况,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医学专业,“学医热”又回来了。
应该说,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感人事迹,激励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走上学医之路。在疫情防控中,无数白衣天使直面危险、逆行出征,全力以赴与病毒“赛跑”救治患者,彰显了医务人员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价值,也弘扬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榜样的正面引导作用,让更多青年人对医务人员充满敬意,也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学医热”的重现也是医改成效的体现。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攀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让不少考生和家长吃下“定心丸”。
当前,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快速释放、层次逐步升级,亟需大量优秀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我国医务人员队伍缺口依然很大。“学医热”回归让人振奋,要让这股潮流一直“热下去”,须让青年人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良好前景,打消后顾之忧。这需要医改的不断推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医务人员更有尊严。相对优厚的合理收入和不断累加的职业荣誉感,是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支撑。这需要相关部门继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让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充分体现;实现彻底的医药分开,通过切实可行的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全社会应树立尊医重医的良好风尚,让医务人员感受到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让医患关系更加和顺。每一次与病魔、与疫情的抗争,都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冲锋在前的是医务人员,用自己的“危”换来病人的“安”。患者应该常做换位思考,与医务人员积极沟通,增强信任。只有医患之间保持良性互动,医务人员才能全力以赴对待患者、处理疾病。
让执业环境更为安全。为了改善医师执业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医师法》的施行更是从立法层面大力保障了医务人员执业安全。各地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方调解或纠纷处理机制,减少恶意扰乱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的非理性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只有从根本上优化执业环境,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务人员才能安心地为老百姓看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