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露营,新西兰孩子的必修课

本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桂  林

新西兰的孩子从5岁小学一年级入学就开始训练露营,高年级孩子去野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毫不含糊。有一次,新西兰科罗曼多市突发狂风暴雨,150多名小学生被困露营地,帐篷等生活用品被卷走。政府紧急出动军警、专业救援队赶赴事发地。浑身湿透、又冷又饿的孩子们被救到临时安置点后不哭不闹,互相帮着擦身换衣、依偎取暖。大孩子帮老师给小同学分发食物,小男孩还不失绅士风度,把毯子让给女生御寒。当随行记者把镜头对准他们时,孩子们笑着做出胜利手势说:“妈妈放心,我们在安全的地方。”家长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反而流泪了:这是孩子们对待人生困难和挫折的勇士姿态。

孩子们临危不惧品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低年级学生的露营一般两天一晚,白天在学校操场户外活动,老师带领他们认识各种动植物,学习搭帐篷、捡树枝、野外生火,还有简单的逃生训练。晚上在学校的礼堂里住宿,自带睡袋、水和零食。中高年级则要到校外露营,一般三天两晚,甚至长达一周。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学校缩短了露营时间或干脆取消,孩子们深感失望。

去年,奥克兰布朗湾公立小学为五年级学生组织了一场三天两晚的露营。孩子们根据学校清单,准备了睡袋、换洗衣服和简单的生活用品,从学校坐车半小时到达营地。有专业的营地教练带领大家徒步、划皮划艇、射箭、钓鱼、游泳等,还有搭帐篷、生火和更复杂的野外生存活动。营地的住宿条件相对简陋,孩子们需要结伴去公厕和公共浴室。露营让他们彼此了解和信赖,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笔者女儿参加了这次露营,因为她有严重的坚果等食物过敏,去之前我一直很焦虑。老师让我准备好女儿的常用药,并写下注意事项,而且一再劝我放心。最终,女儿平安归来,她兴致勃勃地说,老师给几个过敏体质的孩子安排特殊餐饮,其他方面都特别关照,事事“监督”。大家都平安无事,学到不少课堂以外的知识,玩得非常尽兴。

不过,对于学校举行露营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有的孩子认为营地没有电子游戏和电视,不好玩,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安全。有位三年级孩子的母亲偷偷跟着到了营地,打算晚上接孩子回家睡觉,但被孩子拒绝了。几天后,孩子结束露营回家,居然把自己的生活用品整理得井井有条,说话语气也像个小大人。孩子告诉妈妈,他在露营时结交了好朋友,还照顾和安抚想家的小同学。

相比之下,新西兰私立学校对露营有更高要求,时间长,活动多,训练艰苦。奥克兰著名的圣肯庭格恩私校八年级男生的露营地点在汤加里罗国家公园,这片区域天气多变,一天里可能经历烈日酷暑和暴雨骤冷。步行穿越需要7小时,这对成年人也是考验。可是这批12岁左右的男孩准备充分,协作互助,全体完成徒步穿越任务。另一所奥克兰的私立女校圣卡斯伯特在北岛著名景区丰盛湾建立了一块57万平方米的营地。十年级(约14岁)女生在此集体生活1个月,学习种植农产品、消灭害虫、捕捉鼹鼠等,还有烹调、缝纫等家务劳动。

新西兰教育专家朱迪博士认为,露营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充分接触的机会,从专业户外体验教练那里获得野外生存知识,同时在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方面得到锻炼。可以说,露营是对孩子们成长的一种洗礼与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