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吴 杰
第一个图为亚马孙雨林被大面积改造成耕地。第二个图为亚马孙雨林被过度砍伐。第三个图为亚马孙雨林发生大型火灾。
近期,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和慕尼黑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逾3/4地区从干旱和火灾等冲击中恢复的速度越来越慢,恢复力接近“临界点”。如果迈过这个门槛,雨林中储存碳的树木将会陆续消失,温室效应更加明显,水土流失加剧,火灾可能会增加,生态多样性受到破坏,整个南美洲的干旱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热带雨林可能会遭受广泛的枯死,变成像非洲、澳大利亚北部那样的稀树草原。
一年消失上万平方公里植被,相当于17个纽约
亚马孙雨林覆盖了南美洲大陆约40%的面积,约55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雨林总面积的一半,跨越8个国家和1个地区: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其中巴西占据约六成的面积,是全球面积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10,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
但近年来,亚马孙雨林面积不断缩小、生态受到破坏,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门话题。大量移民陆续涌入亚马孙地区,造成农业耕地紧缺,导致亚马孙外围地区毁林造田现象普遍,雨林大面积减少。另外,无序采矿、修路、建房加剧了大面积伐林,各种因素引发的大火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自1970年以来,大约20%的亚马孙雨林逐渐消失,变成了木材、大豆、棕榈油、生物燃料等商品,经济发展诉求改变了雨林的面貌。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间,亚马孙雨林一年内砍伐量增加了22%,约有1.3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雨林流失,被砍伐森林的土地面积相当于美国纽约市面积的17倍,砍伐量创下自2006年以来的新高。2021年7月14日,由全球约200名科学家组成的亚马孙科学小组发出警告,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等活动正令亚马孙雨林面临高风险,超过8000种特有植物和2300种动物濒临灭绝。
保护区内毁林严重,太荒唐
火灾。雨林怕火,大火是亚马孙雨林难缠的对手。1998年6月起,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开始按月统计巴西境内森林着火点,亚马孙雨林也在观测范围内,结果显示:该雨林几乎年年月月都有火灾。其中少的是1999年4月,当月着火点70处;而2007年9月的着火点逾7.3万处。每年7月,巴西各地进入旱季,是雨林起火的高峰期。雨林着火点数量通常在9月达到峰值,进入10月后,随着雨水的到来,着火点数量会大幅减少。业内专家指出,与普通草原和森林自然起火不同,潮湿的亚马孙雨林起火多是由人为因素引起。为有更多土地放牧牲畜或耕种农作物,就地取材、砍伐雨林成为一些人的低成本选择,他们常常通过燃烧树干、树枝、树叶等清理现场。于是,砍伐叠加干旱,旱季的雨林火情更为严重。
过度砍伐。砍伐雨林,出口木材,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经济行为,也是雨林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巴西区科学总监伊登尼斯·加西亚表示,非法伐木者、牛场主和土地投机商是破坏泰拉多梅奥(Terra
do Meio)保护区的三大罪魁祸首。面对他们举起的砍刀,亚马孙原住民部落没有足够有力的社群组织和活动能力,难以维护自身权利以及森林生态。
监管乏力。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欣古村环境保护区的土地所有者被允许砍伐其1/5土地上的森林,并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开发。然而,松懈的监管和执法导致该保护区内的森林遭受大规模砍伐,可持续利用更是难以实现。欣古村保护区内约40%的雨林都已被伐,大部分土地变成了牧场,现已成为巴西毁林最严重的“保护区”。
兼顾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向来是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巴西近年来经济停滞不前,政府想振兴经济,有些高官便急于求成,曾一再承诺开放保护区和原住民领地,用于发展采矿业、畜牧业和农业;削减环境警务预算,解雇联邦执法机构的高级职员,并通过允许违法者提出异议来阻碍环境罚款制度的实施。削减环保资金、抨击环保组织、否认采伐数据……诸多言行都惹来环保人士的声讨。
拯救亚马孙受到全球关注
研究指出,亚马孙雨林的恢复力只是逼近,但尚未越过“临界点”,因此希望尚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体系研究所克里斯·博尔顿说,控制亚马孙雨林的乱砍滥伐,对防止气候变化失控至关重要,因为森林中的树木吸收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巴西亚马孙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卡洛斯·诺布雷很早就呼吁关注亚马孙雨林保护,他表示:“必须实现零森林砍伐、零森林退化,我们还有机会拯救亚马孙雨林。”
巴西前总统卢拉在任职期间(2003~2010年)曾严管毁林行为;对引起森林破坏的产品如牛肉、大豆和皮革等交易,制定了相关法律;在385个土著群体中,有很多都被授予了更多权力,以便他们管控自己的居住地。2004~2016年间,巴西亚马孙区域的森林破坏速率每年可降低70%。
2021年11月18日,巴西环境部长若阿金·莱特表示,毁林依然是巴西面临的挑战,政府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打击环境犯罪”。这些年来,巴西主要通过三方面措施,来保障亚马孙雨林的可持续发展,即实施《森林法》、搭建全国性环境数字管理平台、进行可持续农牧业技术研发。《森林法》规定,将亚马孙雨林作为永久自然保护区。在亚马孙地区,农村土地至多可开发20%用于经济用途(非亚马孙地区的法定范围在20%~35%),其余80%以上的土地必须专门用于本土植被保护,不过可持续森林经营是被允许的。农村环境登记系统和国家保护区管理系统都是全国性的,目的是进行农业和环境监督,确保透明度。2000~2018年期间,保护区的数量由969增至2228个,致力于保护本土植被,形成巴西的特有生物群。巴西还在热带农业中广泛应用生物固氮技术,减少氮化肥的使用,也避免二氧化碳排放,新技术的运用让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巴西政府近年来已经三次执行“绿色巴西”计划,派遣军队进入亚马孙雨林地区执行护林任务,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砍伐。在2021年11月进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巴西代表团提出,将争取最迟在2028年消除非法砍伐,比大多数国家提前两年完成这一目标。国际社会期待巴西实现森林零砍伐的目标,但综合各种情况来看,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