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李响
在德国,频繁跳槽可是个稀罕事。无论是走公务之路,还是在企业就职,一个工作干到老的人比比皆是。那么,德国公司是靠什么留住员工的呢?
在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创始人罗兰贝格看来,德国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已成为欧洲特色。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关怀普通员工的身心健康。这种对员工健康事无巨细的管理和关怀,就像游乐时的安全网,让员工们在工作中心无旁骛,即使面临健康风险也能安然度过危机。
德国企业健康管理制度始于19世纪中叶,彼时,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就设有职业健康部,帮助员工预防和管理疾病,这是企业健康管理的雏形。二战后,德国经济开始腾飞,现代企业所需的健康管理制度逐步得以建立。比如,《劳动保护法》明确规定:员工超过20人的企业应依法成立安全和健康管理委员会。如今,德国企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有着一系列规范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员工病假为例,在德国,带病工作可不会得到“无私奉献”的好评,而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一般来说,请3天以内的病假只需要提前告知公司即可。如果请病假超过3天,则需要向公司出示医生开具的病假条,病假期间的工资会由保险公司和工作单位按比例报销。据德国最大公保机构之一的TK公司统计,2021年,在TK公司投保的德国员工,平均请了14.5天病假,这已经是 2012年以来请病假天数最少的一年。
日常工作中,德国公司很重视员工劳逸结合。德国是世界上年休假天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除去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员工每年至少还享有20天带薪假。这是法定最低值,目前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大多超过这一水平,30天及以上年假在德国非常普遍。另外,加班受到法律限制。根据德国劳动法规定,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虽然允许加班至每天10小时,但必须缩短后续的工作时间。因为劳动法规定:员工6个月内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为了避免员工时常加班,德国公司引入了员工工作时间管理系统,以提醒员工合理安排加班和调休时间。
德国企业在为员工打造舒适工作环境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在宝马汽车总部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不少员工在新型站立式办公桌前办公。这种桌子比其他传统办公桌高出30~50厘米,能调节和移动,从而满足员工姿势调整的个性化需求。在宝马生产线上,“人体工程学”这个概念出现频率很高。宝马公司认为,工厂生产线的设置必须考虑到适合人体结构。例如,有可以显示更大字体的旋转架显示屏;为防止工人站立过久,随处都会摆放舒适的板凳;为防止员工弯腰弓背,设计了可调整高度的货架;为视力不好的员工加强照明。在交班间隙,工人们如果累了,还可以在厂房内的休息间内小憩或吃点东西。
对于员工的健康风险,如慢性疾病、心理疾病及意外伤残,则由德国完备的医疗保险制度兜底。德国早已形成由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及护理保险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有良好的平日工作环境,又无后顾之忧,怪不得德国人愿意在一家公司干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