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聚共识,研路径,30余家医院共同启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

8月13日,全国30多家医院管理者及专家线上线下齐聚,共同启动“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并研讨国内首个《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下称“共识”)及《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下称“指引”)。

赋能计划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主办,健康界和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石药集团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郑忠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周军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新民院长、苏北人民医院徐道亮书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勇院长、航空总医院王文标书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翔宇副院长、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顾玉明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副院长、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张静波主任、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部武思宏副部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处王卓青处长、北京医院科研处张鹏俊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科研处吴媛媛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技术转移办公室沈娟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处李娌副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办俞晔主任、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项目与联络部王亮主任、石药集团营销运营中心合作发展部李丽总监线下出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金昌晓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连新书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程英升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伟林院长、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绍杰院长、山东省立医院王荣副院长、丽水市中心医院徐民副院长、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陈健民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昌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廖家智副书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谢聪颖副院长、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罗微所长以及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联合发起人、健康界创始人赵红董事长通过线上参与此次启动会。

搭建、制定我国医院创新转化体系和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处张靖处长主持了启动会的致辞、赋能计划介绍及启动仪式等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郑忠伟主任,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联合发起人、健康界创始人赵红董事长和石药集团营销运营中心合作发展部李丽总监向大会致辞。

郑忠伟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是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医疗机构应该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和策源地,成为科技创新的集合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验证场,成为科技创新的成果库,成为科技创新的推广者,成为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他认为,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应该尽快形成高水平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并希望通过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共识及指引促进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的搭建,解决我国医学科技“卡脖子”问题。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中国医院想从中国的高峰到达世界高原的必经之路,赵红董事长表示,为此,中国医院肩负重任,要想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弯道超车”、“借道超车”就应该抱团取暖,共享标准、共享路径和模式。她相信,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和各参与单位领导、专家的支持下,“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一定能够凝聚医院创新共识,助力医院创新发展。

李丽总监表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导向良好,医院成果储备相当,医生等创新主体热情高涨的背景下,政府产业和资本对医疗创新项目需求巨大。一线产业升级转型,国产替代和产业资本迫切需要国内创新成果的转化,医疗机构也迫切需要一套实操指引来指导成果转化工作。协同合力,求新发展是石药集团作为民族制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希望通过赋能计划为医院管理者搭建高质量、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为公立医院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尽微薄之力。

医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正式启动

当天下午,在线上出席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郑忠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周军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新民院长、苏北人民医院徐道亮书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勇院长、航空总医院王文标书记、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张静波主任、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部武思宏副部长、石药集团营销运营中心合作发展部李丽总监和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张宁执行秘书长等现场专家共同启动了“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项目。

作为赋能计划的执行方,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执行秘书长、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对赋能计划做了介绍。据悉,“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旨在把点状案例和服务凝练成系统性、体系性的价值输出,具体包括①发布《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引领医疗机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制定《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指导医疗机构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落地;②举办区域创新培训活动,促进创新互动交流,推动行业创新发展;③开展重点医院创新服务,全面提升医院创新水平以及④汇聚政、医、研、产、金各类医疗行业优质资源,建设创新转化协同平台等四大方面内容。

创新成果转化共识、指引框架公布并研讨

在会上,张宁总经理公布了“共识”及“指引”的具体框架。“共识”将涵盖明确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背景、完善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营造创新转化氛围和提升科技创新转化能力、成立专业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团队、搭建创新转化平台/体系以及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保障体系等六方面内容。

“指引”则将以临床需求、项目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医工结合、转化路径设计和转移转化等模块为基本框架。其中临床需求包括发现临床问题、梳理现有解决方案、提出初步方案和初步调研论证;项目评估包括临床评估、技术评估、市场评估、知识产权和团队构成;知识产权保护包括提出技术方案、明确保护要点、选择保护要点、选择代理机构/人、提交专利交底书、专利申请和授权;医工结合包括选择合作团队、签订框架协议和合作验证;转化路径设计包括转化方式选择、项目推介/路演、项目估值、转化合作方选择、转化合同谈判;转移转化包括转让/许可、作价入股和自主创业。

在张宁总经理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对“共识”和“指引”的现有框架进行了细致讨论并提供了大量参考案例。

共话共识:指导医院下一步创新转化工作

会上,围绕“共识”框架,线上线下与会十余位医院领导、专家献计献策,积极提出优化建议,并根据各医院的创新转化经验,为“共识”提供了大量参考案例。

专家们表示,医院要有创新氛围,医务人员要积极参与创新,其次,医院创新必须要打好交叉学科这张牌,建立创新体制、机制,并施以具体的措施。创新转化道阻且长,也很难,需要全国各创新主体齐心协力,融合共创。

他们一致认为,在国家以高质量发展为大背景的前提下,“共识”显得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对于指导医院下一步创新转化工作而言非常实用。医疗机构做创新转化不能靠吆喝,应该政府主导,根据轻重缓急,凝练出医院哪些是“卡脖子”问题,形成一个国家行为和课题。

探索指引,研讨医院创新转化流程和路径

针对“指引”现有框架,与会专家们也进行了另一番探讨,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在专家们看来,从科研角度来说,科研工作人员正在面临转化的难题,存在前期准备不足、中间知识产权保护和核心技术存在问题等阻碍,因此,创新要早期介入,由专门人员指导,对项目后期的转化有所提升和保障;从地级市医院角度来讲,目前做原始创新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医院很多权力受到制约,科技部门管理思路和组织部、纪检部的文件存在“打架”关系,导致地级市医院在创新转化过程中很多政策问题解决不了。

而站在国家层面、医疗卫生领域层面,创新转化欠缺的东西非常多,如果把创新转化机制建好,活力调动好,创新转化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解决指日可待。这首先,需要激励机制,以价值为导向;其次,需要配套政策支持;最后,要建机制,营造创新文化。

整个“指引”非常完整、可行,针对的是实际操作层面,贯穿了医学创新转化链条的所有环节,适用于基层医生、科研管理人员以及医院管理者,希望“指引”能为行业“答疑解惑”,推动行业创新转化工作。

研讨专家一致期待“共识”和“指引”成为医疗机构创新成果转化的工具书,成为字典,在全国龙头医院的引领下,后续“共识”和“指引”的发布将带动全国更多地级市医院做好创新转化,切实为我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方法性指导,将我国医学创新转化事业推向更高台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处张靖处长总结表示,各参会院长及专家为“共识”和“指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智力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健康界和康卫医创以及所有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将“共识”和“指引”做好,不辜负行业期待,同时将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深入程度送上一程再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