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大城市通勤亟需解药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 程世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本报记者 张筱悦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许多上班族梦寐以求的工作状态,特别是“离家近”,对于在大城市的“打工人”来说尤为难得。不久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联合发布《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承受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人口超1400万,其中近600万为青年人,漫长的通勤着实影响到年轻人的幸福感。

超七成城市极端通勤比重增加

小玲今年25岁,生活在北京。谈起每天上下班挤地铁的经历,忍不住摇头叹气。她在朝阳区国贸附近工作,但家住燕郊某小区,每天上班要先乘公交、再换地铁,单程约1.5小时,早上7点就要从家里出发。“地铁和公交上人多拥挤,时常全程都没座位、只能站着,还没到公司就已精疲力竭。”她无奈地说。

31岁的北京王女士一提到早晚通勤就眉头紧锁。她处于哺乳期,孩子不满1周岁,每天上班需乘地铁超40分钟,中途换乘两次。她疲惫地说:“孩子出生后就没睡过整觉,每天早起挤地铁,有时站着都能睡着。如果赶上涨奶不适,还在路上就更尴尬了,为方便照顾孩子,我曾考虑在单位附近租房,奈何房租太贵,就打消了念头。”

《报告》数据显示,5公里是“幸福通勤”的最大阈值,仅51%的人可享受幸福通勤,41个城市出现通勤幸福度下降情况;在42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超七成城市极端通勤比重增加,北京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最大,首次达30%。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告诉记者,极端通勤增多主要和城市发展有关。城镇化势必带来城市扩张,扩张方式通常是将中心城区规划为以就业为主,住宅大部分在城市外围,职住空间相对分离,导致通勤距离变长。同时,由于职住功能分离,中心城区内的住房越来越少、供不应求,房价自然上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公司附近的房价偏高的原因。

程世东表示,北京作为人口和规模都很大的城市,通勤问题更为突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进行功能疏解,与之相伴随的就是人口疏解力度更大。疏解过程中,对居住人口的疏解高于就业人口,使部分居住在市中心的人搬到城市外围居住,却要到城中心工作,延长了通勤距离。

通勤之苦影响心理健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称,极端通勤增多,不仅会加剧身体疲劳,更会引发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心理压力大,易暴躁。人们在通勤早晚高峰时似乎格外暴躁,有时候只因被他人踩到脚,就会与人争吵。肖震宇说,极端通勤加大人们的心理负担和疲惫感,让部分原本工作压力大的人内心更紧绷。长期如此,就像一个个“鼓胀的气球”,往往一件小事就让情绪暴发,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抑郁风险高。英国剑桥大学曾对3.4万余名上班族进行调查,发现通勤1小时以上的上班族,抑郁可能性高出平均水平33%,产生与工作相关压力的风险高12%。

挤压休息和充电时间。肖震宇称,极端通勤挤压年轻人休息和充电时间。为缓解疲劳,人们把大部分休息时间用来补觉,业余生活变得单调。这导致一些人性格日渐孤僻,也使他们鲜少有时间学习充电,提高自己。

精神状态差,影响工作效率。“通勤带来的压力势必影响工作状态。”肖震宇称,过长的通勤距离让人们在到岗前,就已疲惫不堪。再加上通勤挤压了睡眠时间,导致人们工作效率下降。

及时进行自我疏导

“想要改变极端通勤,政府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程世东表示,一方面是城市规划布局。以深圳为例,虽然城市发展很快,但极端通勤现象却不明显。深圳主要采取“组团式”发展,每个组团里既有产业又有居所,大部分上班族工作、居住都在组团内,使通勤压力减小。“其实很多城市在最初规划时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只不过在现实中落实并不容易。”程世东解释说,比如理想状态是将城区内一些企业迁至外围,建立“卫星城”“新城”等,但因为商业环境等原因,企业不愿意搬迁,使组团式发展实现不了。另一方面,想要改善交通,主要靠修建轨道,方便出行、减少通勤时间。但目前,地铁轨道更多是从中心往外延伸,因此城区轨道更发达,外围轨道相对更少;而且地铁每站一停,运营速度受限。

程世东指出,不管是打造组团式城市,还是建造合适的轨道交通,想彻底解决极端通勤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建议尝试通过改善人们的通勤体验等缓解通勤压力。我国《世界地理研究》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称,通勤的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公共交通拥挤、凌乱的环境。因此,改善现有环境、设置灵活班车线路等,能有效降低长时间通勤的负面影响。另外,优化社区环境与步行街道也能增加出行愉悦感。 在肖震宇看来,个人及时的心理疏导很必要。比如,乘坐公共交通时可以戴耳机听舒缓的音乐,以改善心情;早上到单位后不必急着工作,给自己5~10分钟进行正念冥想,缓解疲惫感。有些人的通勤焦虑可能源于“无意义感”,认为通勤浪费时间。对于这类人,建议在途中简单地学习充电,比如背英文单词、浏览一些新闻动态、阅读轻松的书籍等,能让通勤之路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