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咽喉嗓音外科专家团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不少人被查出甲状腺结节,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本期,就大家关心的甲状腺术后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问题1:甲状腺手术的范围没有到达喉腔和声带,为什么还会出现声音嘶哑?
解答:甲状腺形似蝴蝶,呈H型位于颈前正中喉和气管前方。在甲状腺后方靠内侧、左右各有一根名为“喉返”的神经,喉返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声带运动。切除甲状腺肿物时,多数需要分离和解剖喉返神经并避开。部分患者神经受刺激水肿,也有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喉返神经被肿瘤侵犯,都可能出现术后喉返神经功能异常而导致声带不能运动,从而引起术后声音嘶哑。另外,全麻插管也会引起术后咽喉或声带水肿,导致声音嘶哑;还有部分患者由于麻醉插管,导致环杓关节(声带运动的关节)脱位,出现手术后声音嘶哑。
问题2:声带如果不能运动,声音就嘶哑了,这是什么原理?
解答:声音产生有四个要素:喉软骨、软骨连接形成关节、肌肉舒缩使关节运动、神经放电使肌肉舒缩。平静呼吸时,声带自然开放,气息无阻力地进出;发声时,双侧声带内收,声门关闭,从气管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与此同时,声带本身也像琴弦一样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运动障碍从两方面影响发声,一是声带在不能内收运动的同时,也失去了本身振动的功能;二是声带不运动,使声门不能完全闭合。二者均可引起讲话费劲和声音嘶哑。
问题3:手术麻醉醒来后,感觉说话很费劲,是不是喉返神经被切断了?
解答:出现这类问题,可能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1.术后喉腔声带充血肿胀。全身麻醉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时导管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导管与声带发生接触和碰撞。此外,长时间压迫也可引起喉腔声带充血肿胀,导致患者讲话费力。多数患者术后2~3天能好转,雾化治疗可加速康复。
2.环杓关节脱位。环杓关节是声带运动时的活动关节,部分患者由于环杓关节面浅、关节囊松弛,全麻时气管插管经过喉腔声门,会引发该关节半脱位或脱位,从而导致声带运动不良,出现讲话费力、声音嘶哑、进食呛咳等问题。患者一经确诊,要尽早进行复位手术。
甲状腺手术在分离解剖喉返神经时,部分患者由于神经被牵拉或热器械的热传导,可导致神经水肿;部分患者由于肿瘤恶变可能与喉返神经粘连紧密或侵犯了该神经,完全侵犯神经者,要同时切除该处神经才能彻底“铲除”病变。以上情况都可能出现手术后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或长期丧失,导致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讲话费力。
问题4:术后声音嘶哑,首选什么检查,有无痛苦?
解答:要想查明原因,首选纤维喉镜检查。纤维喉镜是以导光纤维作为光源,细条状、柔软、可弯曲的内镜。它的镜头直径细小,画质清晰,在实现微距观察的同时,可将图像放大。检查过程约5~10分钟,首先喷雾和含漱表面麻醉剂,分别对鼻腔和咽腔表面进行麻醉,随后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经鼻腔或口腔导入纤维喉镜,依次进行鼻、咽、喉检查。检查前无需禁饮禁食,检查后半个小时可正常饮食。
问题5:如何鉴别环杓关节脱位和声带麻痹?
解答:环杓关节脱位指杓状软骨环面在关节囊失去正常解剖位置,引起声带运动障碍。简而言之,环杓关节脱位属于机械性运动障碍。声带麻痹指支配喉内肌群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导致声带运动障碍,可伴有喉感觉障碍。通俗说,声带麻痹是因为声带运动肌失去了神经电刺激,导致环杓关节不能活动,属于失神经性运动障碍。
环杓关节脱位和声带麻痹是声带运动障碍的两种类型,动态频闪喉镜检查和喉肌电图检查可对其进行鉴别。尽管环杓关节脱位患者声带不能动,但神经电刺激依然存在,因此在动态频闪喉镜下仍可见声带的黏膜波;声带麻痹患者因声带肌失神经支配,表现为黏膜波消失。喉肌电图属于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可以定性和定量诊断神经肌肉损伤程度,是诊断声带麻痹的金标准。环杓关节脱位属于机械性运动障碍,因此肌电位基本正常;声带麻痹患者的喉肌电图检查则表现为肌电活动减弱或消失。
问题6:环杓关节脱位后该如何治疗?
解答:环杓关节发生脱位48小时后,关节内组织可发生纤维化和强直,因此在24~48小时内进行复位效果最理想。首选局麻下“杓状软骨拨动法”,大部分患者复位后,声音嘶哑症状可立刻改善。复位效果欠佳者,根据关节黏膜肿胀程度,于2~7天后再次进行局麻下复位,一般可反复复位3~4次。
问题7:单侧声带麻痹咋办?
解答:治疗单侧声带麻痹,通常采用“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药物治疗。包括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等。第二步:嗓音康复训练。多数单侧声带麻痹可通过系统规范的“嗓音康复训练”改善嗓音质量。第三步:手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超过6个月,经过药物治疗和嗓音康复训练仍然声嘶较严重者,可考虑到嗓音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单侧声带麻痹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有:声带注射喉成形术、1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杓状软骨内移术和神经吻合术。前两类手术分别是通过注射和手术方式,将自体或异体材料植入声门旁间隙,使患侧声带向内移动;杓状软骨内移术是将杓状软骨的肌突向前牵拉,使杓状软骨向内转动,以减小或消灭发音时的裂隙,从而有效改善发音;神经吻合术则通过重建神经功能恢复发音。
目前,综合远期疗效、手术成功率、手术创伤大小,以及治疗费用等因素,医院主要采用杓状软骨内移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短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稳定等优点,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问题8:双侧声带麻痹该怎么办?
解答:双侧声带麻痹,即双侧声带都出现了运动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此时声门裂隙狭窄,常常引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双侧声带麻痹的治疗非常棘手,2度以上的呼吸困难首先必须进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梗阻。随后可进行喉内径路声门扩大术,主要包括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双侧声带后端切除术。该手术通常在显微镜或喉内镜下,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或低温等离子刀完成,手术目标是扩大声门后部的呼吸裂隙,从而解除呼吸道梗阻,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对发音和吞咽功能的损害,最终拔除气切导管,并恢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