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防被淹,沿海国家出奇招

本报记者 严立新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测,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的情况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米,到2300年为2~7米。即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海平面也会继续上升。联合国建立的模型显示,2030年前全球有6个国家的城市面临被淹没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个危机,4个高风险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

意大利:78个巨大闸门保护威尼斯

本报驻意大利特派记者 谢亚宏

意大利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其国土面积略超3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71名,但其海岸线长7600公里,世界排名第15,而且约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带。因此,海平面上升对意大利的影响非常大。意大利一项气候模拟及影响实验显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本世纪末,意大利许多海域的海平面将上升50~100厘米,约5500平方公里的沿岸地区将被淹没。

在意大利各城市中,“水城”威尼斯是最有名且受海平面上升威胁最大的城市。威尼斯坐落于亚得里亚海北端潟(音xì)湖内,平均海拔只有1米,冬季多雨加上潮汐作用,会抬高亚得里亚海的水位,将海水倒灌入城,导致冬季水灾频发。2019年底,威尼斯更是遭遇特大洪水,水位高达187厘米,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最高,导致80%面积被淹。更严峻的是,亚德里亚海一直在“增高”,官方数据显示,1872年~2016年,威尼斯海平面升高近35厘米,每年约2.5毫米。

为防止海水进一步侵蚀城市,威尼斯于2003年启动“摩西工程”,即在潟湖的4个入口处安装78个巨大闸门,每个水闸的活动板重300吨,宽约28米,高约20米。海平面正常时,闸门充满水并平放在海底;当预测涨潮将超过110厘米时,压缩空气将被引入闸门以排空水,使闸门上升,直到露出水面,阻止潮水进入潟湖;潮水退去时,再将闸门充满水放回海底。该系统十分灵活,可根据潮汐大小判断关闭入口的数量。

2020年10月,“摩西工程”终于投入使用,最终耗资近55亿欧元(约合377.4亿人民币)。截至2021年底,该工程的闸门已升起25次。“摩西工程”意大利政府特别专员斯皮兹表示,目前“摩西工程”已经很好地发挥了它的防洪作用。

荷兰:“漂浮社区”扛住风暴

本报驻丹麦特约记者 荷芃

自1900年以来,荷兰海岸附近的北海海平面上升了19厘米。过去的20年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剧至3毫米/年,比20世纪平均速度增加50%。同时,荷兰土壤流失严重,沉降速度高达8毫米/年。据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最新预测,2071年~2100年,荷兰南北海的海平面将比1981年~2010年高25~80厘米。

造成荷兰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不仅是气候变暖,也与荷兰低洼的地势有关。荷兰大部分国土由填海而成,海拔不到1米,是全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其中1/3土地低于海平面,海拔最低点甚至在海平面以下7米。因此,荷兰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低地之国”,至今仍经常面临洪水泛滥造成的各种灾害。不过,去年7月,欧洲中西部的极端降雨引发了大面积洪水,德国、比利时均遭重创,而与洪水灾区相接壤的荷兰却没有人员伤亡和被淹没的报告。这得益于近千年来,荷兰与洪水“搏斗”中获得的充足经验和优良的防洪管理设施,如各种防洪堤坝、有疏导作用的河岸以及沿海沙丘等。

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漂浮社区”正逐渐成为荷兰主流建筑。“漂浮社区”即水上房屋社区,这种房屋可根据水势涨落而上下浮动、改变位置,从而在洪水和暴风中安全度过难关。阿姆斯特丹的“明净船漂浮社区”在去年10月的风暴中就成功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如此,“漂浮社区”还能缓解土地稀缺问题,因此,荷兰民众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当局政府也在不断扩大“漂浮”概念,比如采用水层储能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近十年来,“漂浮社区”已成为荷兰工程师主攻的大型项目之一。

美国:提升建筑高度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李志伟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网站称,如能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预计到2100年,美国海平面将比2000年高出约0.6米;若温室气体继续高水平排放,导致冰川融化,到2100年,将可能上升2.2米,2150年则可能上升3.9米。今年2月,美国航天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地质调查局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冰川、冰盖融化以及海洋、陆地与冰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预测至2050年,美国海平面高度将比现在平均上升25~30厘米,未来30年海平面上升幅度或与过去百年相当。

海平面上升给美国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威胁着人口密集、富裕的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地铁、供水、油气井、发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上升的海水会侵蚀沙滩,在飓风来袭时加剧洪水,让建筑物更易被海水腐蚀,并破坏下水道、水库等设施。另一方面,还将侵蚀海岸线,并加剧暴风雨灾害带来的影响,例如飓风“卡特里娜”、超级风暴“桑迪”都向内陆推进得更远。此外,美国跨部门联合发布的海平面上升预测报告指出,海平面上升将显著增加未来30年,美国沿海地区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至2050年,中等程度洪灾的发生频率将是目前的10倍以上。美国的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已经着手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

2016年,旧金山市发布“适应海平面上升”行动计划。旧金山投资计划委员会制定行动指南,将海平面上升纳入投资计划,并规划出可能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的脆弱区域。旧金山地区采取的整体措施主要聚焦两个层面。一是政府管理相关的战略,包括改变现有的分区规划、增强现有设计标准、调整现有的维护手段和程序等。二是发展相关技术手段,如修建更多的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建筑结构的海拔、加强防洪堤的建设等。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市提出“升高”项目,计划到2025年,将60%的路段抬高大约60厘米,并在相关地段安装抽水系统。该市还把“洪峰基线海拔”(洪水水位预计可升到的高度)从以前的5.44英尺(1英尺=0.3048米)提高至6.44英尺,并要求新建筑比“洪峰基线海拔”高出至少1英尺。当地气候官员称,这些渐进型适应措施将与周围城市达成合作,通过分享数据资源共同应对海平面上升危机。

马尔代夫:重金兴建人工岛

本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刘慧

马尔代夫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之一,超80%陆地海拔不到1米。近年来,马尔代夫海平面年均上升3~4毫米,且一直在加速。2016年,马尔代夫的珊瑚礁群发生大范围白化现象。没有珊瑚礁的保护,岛屿更易受到上升的海水侵蚀。根据调查报告,按照目前的全球变暖速度,到2050年,马尔代夫近80%的地区可能无法居住。目前,马尔代夫已有90%的岛屿发生过洪水灾害,97%的海岸线被侵蚀。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马尔代夫可能会在本世纪末消失。

为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风险,马尔代夫正努力加强自己的气候适应能力。1.国家将35%的财政预算用于海岸保护和防洪,比如建造海堤、岩石护岸等。2.努力建造开发人工岛屿,比如首都马累附近的胡鲁马累岛,就来自填海造地,目前居住着24万人。填海项目还扩大了斯拉法胡岛与古丽法胡岛的珊瑚环礁,有助于抵御海平面上升。此外,马尔代夫还尝试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人工鱼礁,以防止珊瑚礁白化(人工鱼礁有利于珊瑚虫附着),并计划建造一座浮岛城市,在不开垦土地的情况下建造房屋。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马尔代夫计划到2023年,将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提高到85兆瓦,并于2020年宣布,2030年将减少26%的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