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浙江、四川等多地下架槟榔,专家呼吁永久禁售!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长喜

“珍惜生命,远离槟榔!”这是青年歌手傅松用生命发出的呼吁。2022年9月10日,傅松因口腔癌去世,终年36岁。他曾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的口腔癌系嚼槟榔所致。时隔不久,浙江、四川等多地相继出台相关规定,宣布立即下架槟榔及槟榔制品。

先是浙江省义乌市。当地零售便利店的销售人员9月15日对媒体表示,近期接到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称浙江省内的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以及标签标识的槟榔制品。另据义乌市监局工作人员表示,此次通知并非短期下架,如果之后商家仍存在销售行为,相关部门将对此进行处罚,“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槟榔作为食品的生产许可和监管便缺乏了依据。”不过,“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用某APP搜索发现,仍可在外卖平台上从便利店下单购买槟榔。记者致电该店联系人,对方说:“前两天已经收到通知了,店里已经不让卖了,平台还没来得及撤下来。马上就撤下来。”

随后,四川省部分地区也发布了禁止销售槟榔产品的通知。9月7日至9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市场监管局食品监管股、综合执法大队、各市场监管所也开展了对槟榔及槟榔制品专项整治,要求商家下架在售槟榔及槟榔制品。9月16日,成都市新津区市场监管局微信公号消息提到,为进一步加强槟榔制品销售监管,花桥所近日开展槟榔制品专项清查行动。9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管局微信公号发布消息,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加强槟榔制品销售监管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经营户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对食品经营场所销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的,立即联系食品经营单位下架,如有违法行为,将依法查处。

对于槟榔之害,《生命时报》曾多次做过相关报道。早在2017年,《生命时报》头版曾推出独家报道《槟榔和烟草一样害人》,报道了多国多地都对槟榔颁布了禁令,呼吁国内也应尽快行动起来。

2018年6月,《生命时报》派记者赴湖南长沙、湘潭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推出《槟榔之害谁来管》,从产业源头、销售现状、广告泛滥再到槟榔导致口腔癌的悲惨病例等,详细梳理了“槟榔之害”,文章采访了湖南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蒋灿华教授。他表示,他们每年都要接诊七八百例口腔癌患者,大多数人都有长期、大量嚼槟榔的习惯。

2021年9月,《生命时报》头版刊发《多国把槟榔列入违禁品》,再次呼吁国内应明令禁止对槟榔进行促销广告,对生产、加工、销售槟榔企业进行严格限制。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列为一级致癌物,一定剂量下长期接触可以致癌。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果列入致癌物清单。2019年,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要求湖南所有槟榔生产企业从该年3月7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在医学界,有“10个口腔癌,9个嚼槟榔”的说法。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外科曾对长沙当地五所医院口腔癌患者进行统计,发现从2006年到2016年,因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占比从23.94%飙升至85.53%,人数翻了将近20倍。

对此,记者连线采访了口腔问题权威专家,他具体解释了槟榔导致口腔癌的原因。槟榔含槟榔碱、槟榔次碱等,具有化学致癌性;槟榔嚼块质地硬而粗糙,咀嚼时会对口腔黏膜产生物理性刺激。长期咀嚼槟榔有可能出现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黏膜变白变硬,影响张口功能,更重要的是少数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可以恶变成口腔癌。该专家表示,口腔癌不仅影响咀嚼、语言等口腔组织器官功能,还可以危及患者生命;晚期口腔癌手术难度大,手术后的疤痕和组织缺损影响患者面容,影响生活和社交,而且整体医疗负担也很重。

专家最后发出呼吁:“鉴于其危害性十分明确,槟榔的管理应当比烟草更加严格,对此政府和大众应引起高度重视。浙江、四川等地在这方面动作很快,叫停槟榔销售,有利于维护公众健康。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深受槟榔之害的湖南地区,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叫停槟榔销售,刻不容缓!”▲

责编:罗榕

主编:屠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