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外科:“截”后重生创奇迹

受访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桑锡光

本报记者 李珍玉

“工作30多年,经历双腿截肢无数,但骨盆截除还是第一次,全团队医生护士奋战约两个月,现在患者恢复得很好,真是险象环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外科主任桑锡光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日前,桑锡光教授创伤救治团队进行的一场半身截除术,成功救治了一例严重腹盆挤压伤大出血休克、合并急性创伤性腹主动脉栓塞、肾功能衰竭患者。

2月28日下午,一位45岁男性患者被约12米长、十余厘米厚、重达2吨的钢板砸伤腹盆,出现创伤性休克、创伤性凝血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征象等,伤后3小时被转入齐鲁医院急诊科。患者情况危急,主治医生秦涛果断给予液体复苏,大量输血,快速启动创伤救治绿色通道。

桑锡光教授到达手术室后查看病人,研判病情,与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张凯协商,行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予以栓塞止血,或行复苏性暂时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但经右股动脉穿刺置入导丝后,导丝无法到达对侧(左侧)髂总动脉。此时尽管有骨盆外固定架控制骨盆出血,但患者生命体征极度不平稳,出血迅猛、血压急速下降。桑锡光教授和肖思建医生迅速开腹填塞止血。切开后见腹壁肌肉撕裂,继续探查发现肠系膜处广泛撕裂、呈喷射状出血、小肠部分坏死,乙状结肠一处断裂,后腹膜裂伤出血明显......副主任李鹏宇、肖思建等给予坏死小肠切除、近端造瘘、坏死结肠切除乙状结肠端侧吻合等。在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下,手术顺利结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返回急诊外科监护室。遗憾的是,患者存在急性腹主动脉下段闭塞,检查发现,其导致腰5以下骨盆、髋部、双下肢广泛组织缺血坏死、毒素吸收入血,缺血部位以下皮肤冰冷花斑紫暗呈完全坏死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生命。

医务处组织第一次全院多学科会诊,研讨下一步救治方案。3月4日,桑锡光团队给患者行双侧髋关节离断(双腿截肢),创面负压吸引减少毒素吸收,以保住骨盆。不幸的是,术后创面坏死组织持续向上蔓延和腐臭,超过臀裂,骨头都露在外面,骨盆很快就要保不住了。

“从骨盆截除,这是平生第一回。骨盆里有膀胱、直肠都坏死了,骨骼也坏死了,还需要继续往上截除,否则命可能就保不住了。但要截除,从哪里截除?什么时候截?骨盆截除后,肠子不能露在外面,怎么把肠子兜住?用什么兜住?没有膀胱,需要经皮做输尿管造瘘;直肠去掉了,需要再造瘘口排便,创面怎么封闭住?这些都需要在术前缜密细致地考虑。也是最让我犯难的问题,几天昼思夜想。”桑锡光教授说,“把骨盆截掉、坏死的皮肉切掉后,将后背的皮肤翻到前面,让后背的软组织向前兜住肠管,再进行缝合。当时想到这个办法,也不知道新皮肤组织器官的组合,能不能够彼此相容,为此也纠结很长时间。”

3月8日,创伤救治团队先行残余结肠造瘘、骨盆残端清创。在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耀峰团队协助下,于3月11日行经腰5骶1的半身截除+双输尿管造瘘+创面清创负压吸引术。病人感染状况得到改善,肾功能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下逐渐恢复。后期,患者还不断出现感染,在院长陈玉国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院多学科病例大讨论,就患者仍存在的结肠造瘘口渗出、输尿管造瘘口漏尿、残留大面积创腔和小部分创面坏死感染化脓、发烧、炎性指标增高及营养支持等问题研究治疗方案,进行十几次创面清除手术。过程中,护理团队十分精心,24小时轮班坚守,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目前,患者仍在医院恢复修养。“病人恢复得很好,肝、肾、胰、脾工作正常。因为伤口残端太大,还未完全愈合,偶尔有发烧,一天处理一次创面脓液。患者已可以少量进食,也有肠内外的营养支持。康复科主任会诊说,等创面愈合、感染好了,通过定制康复支具,应该会有非常好的预后结局。” 桑锡光教授说。

经文献检索,此病例为世界首例,也是继2016年罕见钢筋贯穿伤成功救治后,齐鲁医院急诊外科再次创造的生命奇迹。这次复杂严重腹盆挤压伤患者成功救治,再次证明齐鲁医院急诊外科创伤急危重症救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