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让“关爱女性”融入公共服务

本报特约评论员  商  旸

最近,高铁列车上能不能售卖卫生巾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女性生理期无法完全精准预测,出门在外时没有卫生巾的尴尬情况难免发生。其实,高铁站里能否卖卫生巾的讨论,传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服务需求:女性因独特的生理特征,进入公共场域后有特殊需求,她们在公共服务和设计规划中应当被看到。

近年来,保障女性权益的公共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比如,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由先前的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为1∶1提高至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城市商场、广场、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增设了母婴室、哺乳室,为哺乳期妈妈提供便利;一些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发展托育服务,建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照看学龄前婴幼儿,为职场妈妈解决后顾之忧……暖心的举措正成为女性工作和生活的好帮手。

女性地位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目前,女性公共服务仍有持续提升空间,小到完善设施,大到政策设计,都需要本着求精求细的原则,进一步做实做优。

不断完善公共设施,方便女性使用。要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数量、完善功能。比如,在母婴室的建设上要加强配套布局,统筹考虑各类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人流量、使用需求等因素,增建足够数量、建立设施配置标准、明确管理维护责任。

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女性需求。比如,针对女性就业需求,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加大岗位推荐力度,帮助女性根据自身特质设计职业路径。对有创业愿望的女性要在资金、项目、政策方面加以扶持。很多女性家庭事业一肩挑,不得不当起了“女汉子”,关爱女性健康应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自觉和共识,要做好女性身心健康知识科普,不断完善“两癌”筛查。

持续优化政策设计,保障妇女权益。女性权益保障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在完善法律制度、改进政策措施的同时,相关公共服务项目要跟上。妇联等社会组织要积极出力,在推进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的同时,完善矛盾排查、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关爱服务等综合维权服务;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保障机制,确保女性就业拥有公平友善的环境;建立强有力的育幼、养老服务支持,帮助妇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