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最新!国庆假期将至,多地景区调整防疫政策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长喜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相信不少人的心早已蠢蠢欲动,但最近国内多个省份出现的新冠疫情,又让人们不得不按捺住“驿动的心”。为应对国庆期间猛增的客流,国内很多知名景区都调整了防疫措施。“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对此进行了梳理,方便读者提前了解,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大家出游应当了解两个总的原则:

1.尽量选择本地过节。9月8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倡导广大群众国庆假期在本地过节,尽量减少跨地市出行,避免人群大范围流动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事实上,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西安等多地已发文,倡导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开;7天内发生过本土疫情的县(市、区)人员非必要不出行。

受此影响,本地游、周边游或继续成为国庆出游主流。有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超六成人选择本地游、周边游,广州、杭州、南京、珠海等目的地的热度排名靠前。

2.出行别忘了提前做核酸。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部署,9月10日至10月31日,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时,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为此,国庆假期及前后,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全国各地都推广了“落地检”。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跨省流动人员抵达目的地后,积极配合当地完成“落地检”,有效推动防控关口前移。

除了上述硬性条件,国内多个知名景区也发布了专门提醒,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等举措。

黄山:假期实行实名分时预约购票,黄金周日接待游客最大承载量控制在2.5万人以内。

庐山:2022年 “十一”假期(10月2日0时至10月7日18时)庐山实施旅游交通大换乘,游客自驾车、非山上居民等未办理庐山景区进山通行证的车辆不得进山,乘员须在庐山南北门换乘中心换乘或乘坐交通索道登山;在此期间所有未办理周末通行证的非营运车辆07:00-18:00禁止在庐山景区道路上行驶。

华山:对外省游客或有旅居史人员必须查验3日内陕西省内医疗机构出具的2次及以上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入园。华山官网强调,必须在陕西省内待满3天,且核酸检测正常,并于游玩日当日持24小时内核酸采样或核酸阴性证明进入景区。

峨眉山景区:48小时内核酸及“3天3检”(每次间隔24小时及以上)。

九寨沟景区:9月29日开园,需提供健康码及行程码绿码、24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到达目的地后落实3天3检,结果未出前,不外出,不聚集,不进入景区。

平遥古城:实行“无预约不旅游”。请提前通过平遥古城景区官方服务平台进行实名制预约。根据防控要求,平遥古城景区最大接待量为景区最大承载量的75%(85202人)。景区暂不接待7日内有疫情高、中、低风险区及发生疫情但未调整风险区县(市、区)旅居史的游客。

内蒙古额济纳:全旗文化旅游活动采取“线上为主”的方式举办,严格实行预约、限量、错峰管理。对近7天内有涉疫地区(包括疫情所在市、县、区、旗)旅居史的,严格落实限制入旗、从严管控措施,同时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各景区景点暂不接待。

稻城亚丁景区:省外低风险区人员入州后严格落实“3天3检”,最后1检保持在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未出前不外出,不聚集,不入园。

三亚:7天内无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凭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出三亚。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市民每3天完成1次核酸检测,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按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执行。

最后,文化和旅游部在9月28日发布国庆假期出行的5点提示,提醒广大游客,做好个人防护,平安健康出游。

1.合理安排行程。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出发地及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自觉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提示,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自驾游和自由行游客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并配合扫码测温。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

2.加强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养成“一米线”好习惯。乘坐交通工具、入园游览时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就餐时拉开桌椅间距,避免扎堆。

3.注意出行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携带违禁危险物品,行驶途中系好安全带。自驾游要做好车况检查,切勿带故障上路,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做到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4.注意消防安全。参观游览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入住宾馆饭店时,不躺卧在沙发、床上吸烟。户外旅游注意防火避灾,不在野草较多、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烧烤或使用明火。

5.注意游览安全。根据个人年龄、健康、心理等状况,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项目。不要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和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发生旅游纠纷时,保留有效证据,及时拨打12345,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责任编辑:赵子莹

主编: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