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毕马威首发报告显示:供应链协同是实现生命科学技术革新的关键

在当前全球疫情和贸易保护的双重影响下,医药行业受到的冲击已超出大部分医药企业的预期,相关因素带来的成本必然将分摊至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际上,近年来全球供应链成本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因此,部分医药企业不得不针对供应链总成本上升等痛点,对供应链整体战略及运营布局进行调整升级,如何转嫁疫情和贸易战带来的额外成本成为当下供应链转型的首要目标。

近日,毕马威通过收集、分析供应链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进行供应链转型升级综合评价,并借鉴国内外成功转型经验,提出我国供应链转型升级新路径,发布了一份关于生命科学、医疗产业链的白皮书。

该白皮书基于生命科学、医疗产业,阐述了多维度的商务及税务战略层面考量、企业的全球供应链ESG议题布局、财务模型角度下贸易战对供应链布局的影响。

生命科学企业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生命科学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产业,是贸易保护、关税壁垒高企的背景下重点打击的对象,在新供应链形势之下面临重重考验。

一方面,生命科学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密不可分。诸多生产型或研究型生命科学企业与境外研究机构或企业通常会有较为紧密的跨境合作项目。因此,如何在此类跨境合作项目中,确保传输过程中货物、技术、资料满足各国出口管制的要求,是各企业需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生命科学的特殊性,通常包含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等特殊制品,在进口申报时不仅需要卫生检疫,同时涉及特定的特殊物品许可证件。企业往往忽视了在海关正式申报的必要性,选择直接通过快件进入中国,这样的操作极具风险。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于子龙指出:“生命科学企业的战略风险将聚焦于以下几个维度:在供应链“去中心化”的趋势下,一些高度全球化的生命科学企业不得不面临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域化调整与布局;一些在中国境内布局中低端价值供应链的生命科学企业,由于其供应链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和替代性,短期内会出于成本考虑外迁;对于具有独创性、占据高端价值供应链的高新科技生命科学企业,中长期内需要慎重平衡供应链外迁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毕马威认为,已在中国境内布局中低端价值供应链的企业应在充分评估成本、税务、政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考虑外迁供应链的必要性;而对于高新科技产品,毕马威认为短期内供应链区域化布局是最为关键的选择。高新技术产品的供应链核心要素相对最为复杂,企业除了考虑必要的产品质量、生产和运输效率、原材料质量及成本影响因素外,供应链选址国家当地的教育水平、劳动力规模和素质、制造经营管理水平、工资水平、基础设施质量、产业链中各个企业相对地理位置的集中度等因素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就单个企业而言,自身的脆弱性或韧性与供应链运作息息相关,取决于其在监控风险、实施缓解策略以及建立业务连续性计划方面的成效。企业需要积极考虑需求规划、供应商网络、运输和物流、财务状况、产品复杂性等因素,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供应链战略风险规划,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下供应链转移计划对自身的冲击。

生命科学企业供应链转型的多重考量

供应链转型除了考虑上下游的协同及贸易条款的适用性,也是一次企业自身价值链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还将涉及整体战略及运营布局、税务层面规划、ESG、财务模型等多重考量。

从整体供应链战略及运营布局的角度,由于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企业在供应链选址时,需要积极考虑需求规划、供应商网络、运输和物流、财务状况、产品复杂性等因素,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供应链战略风险规划,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下全球供应链成本结构已经发生改变的大环境对自身的冲击。

从税务规划角度,在供应链转型落地过程中,选址和税务效率息息相关,生命科学行业作为需要高研发投入的赛道,对投融资有很高需求,有效的税务架构将为企业带来融资的便利性及未来潜在重组的税务成本的优化。在转让定价的再设计及整体税务效率层面,还涉及海外税收抵免、各地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及流转税)、对外付汇的影响等。区域性乃至全球供应链的转型如果得当,将会是一次助力而非仅仅是应对困境,而衡量得当与否的因素中,业务、关务及税务效率的优化始终是关键方面。

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角度,着眼整个价值链的低碳发展,对制造和供应商碳足迹的重新评估将帮助生命科学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生命医药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汽车制造业还要高,更好地面对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问题,有助于生命医药企业挽回、维持或提高其声誉。ESG当中以环境问题的解决最为迫切,药品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碳足迹,将药品从工厂分发到患者手中的过程也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当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敏捷性均显现在风险雷达中,生命医药企业开始寻求更为就近的市场,建立供应链弹性、确保供应链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财务模型分析角度,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为了保证生命科学企业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应全方位建立财务影响分析的模型,为供应链转型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提供支撑。这一模型应囊括诸多因素,例如计划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资本性支出种类,金额和建设时间;选址国家/地区的劳动力规模,劳动素质和人工成本;供应链转型成功后带来的额外市场份额和收入,以及转型后由于ESG评级的提升而带来的长期效益,比如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