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肿瘤基因检测有望纳入医保,专家: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军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磊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关于将肿瘤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问题进行了答复,称国家层面未将基因检测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排除在外,部分地区已将部分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下一步,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将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收费标准明确的基因检测项目按程序纳入当地医保支付范围。哪些肿瘤患者需要基因检测?常用技术有哪些?收费情况如何?“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军。

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指出,“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保限定支付范围有关要求,使用特定的靶向药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然而,在靶向药优势得到认可并被陆续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之时,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却因“临床应用时间较短、技术尚不成熟,以及价格费用较高、基因检测行业有待进一步规范等原因”,在多数地方尚未纳入医保。

对此,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层面采取排除法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和支付部分费用的医疗服务项目范围,未将基因检测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排除在外。部分地区已将部分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据记者了解,北京市2019年就率先将肿瘤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军表示,目前,北京市医保报销的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属于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手段,包括FISH (荧光原位杂交)、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一般检测一个基因花费不超过500元,若患者打包检测10个基因就需5000元,报销额度可达90%。除传统手段外,还有二代测序技术,可批量进行基因检测,一次可测数百个基因,收费约8000~18000元,但该技术在我国暂未获批上市,也未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对肿瘤患者来说,基因检测是很重要的检测手段。”周军表示,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与其药物选择、疗效预测、预后预测和复发转移预测等有关。不过,对于不同瘤种、不同分期,所需检测的基因数量、基因类型、检测手段都有不同选择。

周军补充道,并非所有肿瘤患者都需要基因检测。比如,对肝癌患者来说,目前不主张做基因检测,因为现有证据证明它对这类患者可能徒劳无功;但对胆管癌、肺癌、大肠癌患者来说,建议检测。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进行一次基因检测即可,不过也有小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两次或三次基因检测。

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指出,各省(区、市)医保部门根据医疗技术发展、本地区医保基金运行等实际情况,确定了本省的医疗服务项目支付范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同,纳入的具体项目和支付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不过,下一步将密切关注相关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卫健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基础上,指导地方将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收费标准明确的基因检测项目按程序纳入当地医保支付范围。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提到,肿瘤基因检测属于医疗服务项目,按照现行政策,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目前正在指导地方按照“技耗分离”的原则,探索对诊断试剂开展集中采购,促进试剂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带动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下降。▲

责编:赵子莹

主编:吴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