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晚年怎么和孩子没话说了

人生选择差异大 子女成为主导者

受访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   唐   丹

本报特约记者  王为民

工作上遇到的种种麻烦、困难,一肚子烦心事,回到家中子女无法向父母倾诉,害怕引起他们的担忧;饭桌上,子女在谈新闻热点、影视八卦,父母搭不上话,只好聊东家长、西家短,最终话不投机。渐渐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因此,很多老人认为,孩子长大后,就不愿再和父母谈心,对于父母说的话也会感到不耐烦。对于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的种种沟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唐丹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队列”的差异和身份角色的转换造成的。社会学中,常使用“队列”来表示有共同经历或共同状态的一群人。

首先,父母和子女所经历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处理问题的决策方式自然就会有所差异,由此导致二者之间出现沟通困难。比如,在求学、择业、择偶,以及一些重要的人生选择上,子女往往和父母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唐丹说:“这其实就是由于二者所处的队列不同,从而导致了认知不一致。”此外,还有一些话题方面的差异,父母和子女感兴趣的事物不一样,故而谈不到一起去。

其次,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为其在大小事务上做出决策,子女的心理能够得到重视和关照。子女成年后,父母逐渐迈入老年期,这种身份角色就发生了变化。子女开始扮演主导者,反而是父母的心理更需要被照顾。但父母往往还保持着主导者心理,唐丹表示,比如在育儿方面,父母可能会存在越位的情况,过度干预第三代的培养,这对于亲子关系非常不利。

“孩子长大了,就该让他们自己面对生活。”唐丹认为,在和子女相处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注重边界感,不能对子女的生活事事插手、处处过问,要给彼此一个缓冲的空间。再者,父母要认清身份角色的转换,自己不再是子女生活的主导者、决策者,而应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在子女需要时提供支持。

唐丹强调,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年迈的父母想与子女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必要的沟通尤为重要。同样,作为子女,要尊重父母,体谅、关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子女在担负起赡养义务的同时,也应该努力让父母保持独立性,保障他们对于环境的掌控力和对生活的决策力。双方真诚平和地交流,才能让老人有一个温馨、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