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练小腿能防足跟痛

增加推进力  缓冲作用强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运动康复系主任  戴剑松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很多健身者对此尝试了许多消炎镇痛的方法,但仍长期受到这种伤病的折磨。

其实,足底筋膜炎的本质并不是发炎,而是肌腱过度使用引发了结构退变。这是因为肌肉两端是肌腱,肌肉通过肌腱附着于骨骼,当肌肉收缩,肌腱就会牵拉骨骼产生运动,如果长期反复过度牵拉,就会引发肌腱老化变性,从而出现疼痛、压痛甚至断裂。因此,现代运动医学认为,足底筋膜炎发生的部位并没有炎症细胞,进行常规消炎处理作用非常有限。那么,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足底筋膜炎?

勾脚尖幅度不够:导致足底筋膜炎的最重要风险因素。可以坐在床上,双脚并拢同时用力勾脚,观察双脚勾脚幅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或幅度很小,通常表明小腿和跟腱较紧。

肥胖:超重或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较大,使人体最低处(足底)承受了较大压力,足底筋膜受到过大牵拉,从而导致劳损。

久站: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比如商场营业员是足底筋膜炎的高危人群。

突然增加运动量:近期突然增加跑量、提高锻炼强度会迅速增加踝关节负荷。

扁平足:如果扁平足同时伴随脚外翻,会导致足底筋膜受到更大负重应力,容易诱发足底筋膜炎。

如何自测是否患足底筋膜炎?足跟特定部位按压疼痛和晨起下床足跟痛,是判断足底筋膜炎的重要依据。此外,还可以通过“卷扬机试验”进行自我诊断:坐位,握住大脚趾,将大脚趾用力背伸,如果诱发疼痛,则提示为足底筋膜炎。

强有力的小腿和足踝肌肉,不仅可以增加运动时的推进力,让跑步更轻松,也可充分发挥肌肉在腾空落地时的缓冲作用,减少对于足底筋膜的过度牵拉。因此,无论是预防,还是更快地促进足底筋膜炎康复,小腿和足踝力量训练都十分重要。

小腿后群肌肉训练(如图1):快起慢落。找一个台阶或凳子,脚前掌踩在上面,做快起慢落的练习,要求提踵1~2秒,还原落下6~8秒,下落时可让脚跟落至低于脚前掌。完成12~16个为一组。除了站姿提踵,也可进行坐姿提踵(如图2)、屈膝提踵(如图3)。

小腿前群肌肉训练(如图4):连续快速勾脚。双脚做快递勾脚动作30~40次,直至小腿前方肌肉感到疲劳。

落地缓冲训练(如图5):站立,抬起一条腿,用站立腿迅速将身体往上送,然后保持单脚站立姿势下落身体,注意落下时,站立腿的脚前掌着地,再过渡到脚跟落地。站立腿落地时没声响说明缓冲良好;站立腿落地后可保持单脚站立2秒,以训练脚踝稳定性。

抓毛巾训练(如图6):先张开脚趾,下压毛巾再用力抓起毛巾,动作速度不可过快。

贴地旋转(如图7):在足内侧不明显抬起的情况下,脚沿着地面做扇形动作。

脚踝稳定性训练(如图8):通过睁眼及闭眼单脚站立,可有效训练脚踝稳定性,减少脚踝不稳对筋膜的过度牵拉,同时增强神经肌肉控制。

此外,还可定制适合自己的矫形鞋垫,纠正不正常的足过度外翻,能较快缓解疼痛及改善足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