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中国首部血液学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进博会期间正式公映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近日在上海盛大开幕。此次展会期间,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武田中国联合策划,南方周末提供媒体战略支持的全国首部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创新攻坚——中国血液学发展史》正式公映。作为我国首部血液学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创新攻坚——中国血液学发展史》深度聚焦血液肿瘤、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疾病研究,详实记录了中国血液学四十年来的创新发展历程,由近20位中国血液学领域顶级专家参与讲述,一幅由东方智慧书就的长卷向全球铺展开来。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表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接轨世界到勇立潮头,中国血液学科的建设凝结了几代血液学研究者的心血。经过四十年来的耕耘和探索,我国血液学在研究和诊疗方面不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希望这部纪录片通过系统地回顾中国血液学的发展历程,致敬血液先驱,镌刻学科荣誉,将希望的火种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全面推动中国血液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柳莺女士表示:“在我国血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留存了很多历史资料及人文事迹,弥足珍贵,能够将血液学先辈的奋斗历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年轻医生了解这份历史,为中国血液学的人文建设增砖添瓦,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同时我们也希望公众能够通过这部纪录片更加了解和关注血液疾病患者,唤醒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为血液学未来的发展凝聚力量。”

自第一届进博会举办以来,已有众多前沿科技与学术成果通过进博会从中国走向世界。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创新攻坚——中国血液学发展史》纪录片正式宣布启动拍摄。创新攻坚的拼搏精神连接着我国血液学发展史的过去和现在,与“进博精神”互相辉映。从宣布启动到正式公映,《创新攻坚——中国血液学发展史》与进博会一路相伴,历时三年打磨,通过《奠基》《星海》《曙光》《登攀》四大篇章,首次系统性梳理了中国血液学不同学科领域取得的突破与成就,全面描绘出中国血液学的高速发展之路。

血液病是指各类原发于造血系统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在中国,血液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且多为难治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一大挑战。中国对血液学的研究起步相对其他国家较晚,直到1957年,由邓家栋任首任所长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成立,中国的血液学研究此后才正式步入正轨。经过短短四十年来的奋起直追,我国血液学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持续进取,如今已经能够与国际水平比肩,在某些领域甚至已实现学术上的突破和超越。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表示:“参与拍摄这部纪录片并且见证它的发布,我最大的感受是苦尽甘来和未来可期。在血液领域,多年来我们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前期奠定的坚实基础,未来中国血液学的研究必然会更加顺利。”

“创新”是本部纪录片的核心主题,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拥抱这一发展潮流,我国的血液学工作者顺势而为,积极将血液学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共同推向一个新的成果创新与突破高潮,在基础理论研究、临床转化和实践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中国血液病诊疗正在从传统化疗、靶向治疗阶段向着发挥生物治疗,尤其是细胞治疗强大作用的新阶段转变。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教授表示:“血液学是现代生物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和学科交叉领域,是一门面向未来的学科,当今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前沿科技均是在血液病的诊疗中最早开展的,因此,血液学未来的发展也一定离不开创新。同时,科研的创新不能脱离临床所需,未来我们要做到融会贯通,不断攻克血液病的难题,在更为前沿的技术领域抢占‘制高点’。”

作为《创新攻坚——中国血液学发展史》的联合策划方之一,武田制药深耕血液疾病领域多年,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其生存现状,积极携手多方力量,将创新治疗方案带给中国血液疾病患者。此次借助第五届进博会契机,武田制药将与社会各界一起,聚焦血液学研究成果突破、前沿技术研发等,共同开创血液学研究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