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营养师 曹 展
疫情当下,罐头成为不少人囤货清单上的“宠儿”。 早年间生活不那么宽裕的时候,罐头是“高级货”,只有在一些特殊时候才能吃到,比如逢年过节餐桌上加一道菜。如今,罐头已随手可买,却不再受到青睐。中国罐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罐头人均年消费仅为1公斤,美国则高达90公斤左右,西欧也超过50公斤。 罐头被国人“冷落”,跟它身上背的“黑锅”有一定关系。
“黑锅”一:都是边角料做的。以罐头的内容物来看,常见的有蔬果类罐头、肉罐头、鱼罐头、坚果罐头以及谷类豆类罐头。无论哪种,在如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生产厂家都会从源头进行把控,不会使用边角料或变质产品。相反,罐头用的均是品质上乘,外观好的原料。比如水果罐头大部分是玻璃瓶包装或透明软包装的,大家直接就能看到漂亮完整的橘子、黄桃、山楂、菠萝等。即使看不见“内容”的罐头,如果用了质量有问题的原料,很可能就会影响一批的质量,很少有厂家会冒这个风险。尤其大企业产品的原料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黑锅”二:含有大量防腐剂,对身体有害。罐头在常温下能够长期保存,很多人便担心里面有过多的防腐剂,事实并非如此。罐头食品制作有两大关键特征:密封和杀菌。原理很简单,高温蒸煮杀灭了微生物,密封的罐子内外隔绝,微生物无法进入,因此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以水果罐头为例,其中的高糖、无氧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因此只要灭菌彻底,便不需要添加防腐剂。而肉类罐头由于肉质中的微生物种类更为复杂,可能会含有部分厌氧微生物,国标规定可以使用部分添加剂,只要是在标准范围内合格添加的种类和剂量,都可以通过人体正常代谢途径代谢掉,所以不必闻添加剂色变。而且随着工艺的进步,如今的肉类罐头也有很多完全不添加防腐剂。
“黑锅”三:没啥营养。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通常不会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损失太多。因此,肉类鱼类罐头依然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鱼类罐头中,鱼骨头焖酥后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钙。钙、镁、铁、膳食纤维等成分不受加热影响,维生素和类黄酮等健康成分在加热时也能被保留一部分,所以蔬果罐头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新鲜蔬菜不足的情况下,它们对促进健康仍有意义。特别是有些不太好买到,或有季节性,或比较贵的新鲜食材,用罐头其实还挺方便的,如嫩豌豆、一些蘑菇、玉米笋、番茄等,即使冬天也能满足饮食多样性。
不过,罐头确实也存在一些不足。肉类罐头加工过程中,常会选择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类作为原料,鱼类罐头则常有油炸的步骤,吃起来美味但可能会摄入过多脂肪。部分肉罐头添加了亚硝酸盐,含钠量也很高,不宜长期大量食用。蔬果罐头在加热过程中,不耐热的维生素C和叶酸会在生产过程中有严重损失,并且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降解。有些罐头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糖,对健康也不利。
选罐头,一定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 肉类鱼类罐头,重点关注高蛋白、低脂肪、低钠含量的种类。比如同样是金枪鱼罐头,有水浸和油浸两种。从健康的角度,首选水浸的产品。肉罐头则选择脂肪和钠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 蔬果类罐头,选择糖和盐含量相对较低的。 罐头的营养自然无法与新鲜食物相比,但作为一种应急食物,在无法每天吃到新鲜蔬菜水果和肉类的特殊情况下,准备一些罐头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