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做科普能评职称是好事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铁鹰

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等印发《关于深化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把健康科普纳入医疗、药学、护理、技术等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网络上错误医学信息的危害如病毒一般,害人不浅,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非常重要。上海此举可鼓励更多专业医生参与健康科普,无疑是件大好事!

此前,很多医务人员因工作繁忙、晋升压力大,有点时间更愿意孜孜以求论文发表,而不愿在科普上投入太多精力。这导致的局面是,医务人员的科普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大量科普资源被闲置;公众的健康素养总体偏低,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受阻。2021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5.4%,虽呈现不断提高趋势,但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依然偏低。这意味着很多人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较弱,进而为健康谣言的滋生、传播提供了土壤,还导致无效健康消费居高不下,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持续高发。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我国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30年不低于30%。要实现这一目标,科普事业任重道远,医务工作者作为最专业的科普人才应得到充分认可和支持。上海市此次将健康科普纳入职称评价,给予医生切实奖励,可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投身科普工作,从而促进健康事业发展。长远来看,随着专业科普队伍的壮大,科普行业也能逐步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局面。

上海市的做法值得向全国推广,同时一些鼓励措施也应积极探索落实。比如,开展优秀科普工作者评选奖励,鼓励医务人员进社区、企业、学校开设科普课堂等。提升健康科普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拓宽科普事业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让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在健康科普方面更加有干劲,进而更好地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