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治理大气污染、减缓气候变化:为持续改善儿童健康注入新动能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   薛涛  □博士生  佟明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朱彤

过去百年里,全球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而中国是其中的佼佼者。根据《柳叶刀》最新报告,从1949~2019年,我国每千名婴儿的死亡数从200例降低到5.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5~19岁儿童死亡、儿童发育迟缓等指标均大幅下降。这一进步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儿童营养、妇幼保健、疫苗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脱贫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随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00~2015年)的基本完成,不少国家改善儿童健康的速度减缓,未来对儿童实现更有力的健康保护需要寻找新的方向。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而这可以为进一步改善儿童健康注入新动能。

当前全球面临着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健康风险,而儿童是敏感性较高的人群。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年全球294万的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中,69万可归因于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暴露、5.7万可归因于不适宜温度暴露,其中PM2.5暴露相关的儿童死亡主要是由于暴露后诱发低出生体重、早产和下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最新研究表明这一结果可能还被低估了,因为越来越多的新证据表明,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还可能通过减缓肺功能发育、诱发呼吸循环系统炎症、损伤心理和脑健康等机制危害儿童健康。此外,除不适宜温度外,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多种极端事件,包括干旱、野火等,也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风险。例如,笔者研究团队发现约1/10的全球儿童死亡可归因于野火导致的烟雾暴露。减缓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将有助于持续减少上述儿童疾病负担,改善健康状况。

如何开展儿童健康相关的干预和防护措施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给予充分关注。第一,在孕期的关键时间窗口期注意防护。从胎儿孕育开始的生命前1000天,被认为是干预儿童健康的重要时窗。例如,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发现,孕期PM2.5暴露导致了16%的低出生体重儿和36%的早产儿,进而贡献了超过60%的PM2.5相关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此外,孕期PM2.5污染暴露和热浪暴露均可导致一类特殊的儿童死亡——死胎(即新生儿胎死腹中)。第二,采取必要的个体防护措施。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变行为习惯以减少污染暴露场景、甚至暂时迁离污染地区等措施,均可以有效改善儿童健康。例如,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团队在蒙古国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母亲孕期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空气污染暴露,可以提高儿童4岁时的脑健康。最后,采取政策干预,持续改善环境是治本之道。例如,笔者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证明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普遍改善了当地儿童的呼吸健康指标,减少了相关炎症反应。减缓气候变化和控制大气污染,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

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健康中国2030”对于中国儿童健康保护提出了更高标准,已有研究指出,如按照过去30年间的既定趋势,部分目标恐无法达成,所以未来需要更有效的行动。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可以进一步持续、充分地保护儿童健康,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