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臀肌是跑步的发动机,臀肌发达能直接提高跑步效率,加快速度。臀肌由好几块肌肉构成,最明显的那块是臀大肌,还有两块不大明显、常常被忽视的肌肉——臀中肌和臀小肌,但它们的功能十分强大。
臀中肌、臀小肌的重要功能是腿的外展外旋,当这两块肌肉力量不够时,就会导致腿内收内旋,俗称“X型腿”“膝内扣”。这样的跑姿会对膝关节产生极大压力,同时还会诱发髌骨关节面过度磨损。有研究表明,膝痛患者与健康组相比,臀中肌、臀小肌力量明显减弱,大约相差20%~35%。
跑步常见的伤痛还有膝外侧痛,医学上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其重要诱因是髂胫束的过度紧张。髂胫束也有使腿外展的功能,与臀中肌、臀小肌一起维持膝关节稳定。当臀中肌、臀小肌薄弱、力量不足时,髂胫束就“独木难支”,导致髂胫束疲劳性紧张,对髌骨产生向外的拉力,导致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加剧膝前痛。
一些跑者跑步时屁股一扭一扭,或骨盆上下摆动,常被误解为核心力量不足,若要深究,这种晃动很大程度是由于臀中小肌力量不足造成的。这是因为,跑步是双腿轮番交替向前的运动,当右腿蹬地,左腿就前摆,这意味着整个身体左侧处于悬空状态,由于没有支撑,身体尤其是骨盆就会向左侧倾,如果这时右侧臀中肌、 臀小肌发力拉动骨盆保持稳定,努力避免骨盆一高一低,跑步就不会出现骨盆上下晃动。由于下肢起自骨盆,骨盆被认为是下肢发力之源,没有稳定的骨盆,下肢发力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已经拼命用力了,但由于骨盆不稳,好不容易产生的力量会被人体自身松懈掉,不仅消耗能量、妨碍跑步成绩,也容易造成下背部疼痛。因此,如果跑完步腰酸背痛,往往提示臀肌力量不足。
总的来说,练好臀中肌、臀小肌,能维持躯干稳定,让骨盆在跑步时不会上下晃动,并能稳定膝盖,减少运动时带来的膝痛。
臀肌如此重要,如何知道自己的臀肌是否有足够力量?可以通过以下动作进行评估。
动作1:手膝四点支撑(如图1)。将一侧腿在屈膝情况下抬起,看自己能否充分上抬整个大腿,如果膝关节明显高于髋关节,说明臀肌激活较好;如果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大腿无法充分上抬,或大腿后侧腘绳肌有抽筋的感觉,说明臀肌激活不充分。
动作2:单腿臀桥(如图2)。要求单腿支撑做臀桥动作,观察髋膝肩能否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是否出现臀部下落或骨盆偏转。
动作3:单侧直腿后摆(如图3)。该动作要求一侧腿盘腿俯卧位,另一侧腿伸直,观察能否将一侧腿抬起后摆并保持几秒钟时间。
臀肌训练要针对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全面练习,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稳。具体方案如下:
臀大肌训练:1.单腿硬拉:俯身时,一条腿屈曲,另一条腿相对伸展。它们之间的夹角尽可能打开,同时上身尽可能保持稳定。
2.仰卧挺髋摆腿(如图4):仰卧,双手放身体两侧,右脚脚后跟着地,屈膝,左腿屈膝尽可能往上抬。然后换另侧做同样动作。
3.跪姿后摆腿(如图5):跪姿,然后向后、向上抬起左腿,尽可能抬高。
臀中肌、臀小肌训练:1.侧卧直腿上摆(如图6):侧卧,左腿屈膝放于地面,尽可能抬高右腿,然后换另侧做同样动作。
2.贝壳式(如图7):屈髋屈膝并腿侧卧,两腿膝关节均屈曲 90 度,然后发力将上腿如同贝壳打开,注意全程双脚保持贴紧。
3.小狗式(如图8):跪姿,脚尖着地,右腿向身体外侧打开,还原。换另侧做同样动作。
以上动作8~12次为1组,做3~4组,组间休息20~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