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网上医疗价格“活”了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秘书长  傅虹桥

本报记者   施  婕

互联网医院是指以实体医院为依托,以在线复诊和常规咨询为主,集问诊、处方、支付及药物配送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自2018年开启以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模式便在全国各地稳步发展。在疫情期间“线上医疗需求”骤增的推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余家互联网医院。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公立互联网医院也成为不容小觑的力量。

上海发布“价格新政”

近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本市“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远程会诊”和“互联网诊察”上。

据了解,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上海市将依据《通知》对“互联网远程特约高级专家诊察费”“互联网远程会诊费”等互联网特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这意味着,互联网医院(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具有互联网诊疗服务和特需门诊服务资质的部门)可以自主定价,具体可按照成本加适当盈余,同时兼顾市场供应情况的原则进行。《通知》还对调价上限做出规定,即互联网特需医疗服务的收费项目数量和费用所占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这一为价格“松绑”政策,在开行业先风的同时,也引发了业界讨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秘书长傅虹桥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蓬勃之势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多互联网医院处于“建而不用”的“僵尸”状态,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停留在提供浅层次服务上。上海市这项新政最大的突破在于,为互联网医院进行价格“松绑”,从官方层面认可“高级专家诊察费”,医院可根据市场调节自主定价,这是发挥医生资源、增强医疗服务能力的体现。

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其他省市也出台过相关政策,但仍受困于各种价格的限制,多项互联网服务不能收费。例如,远程会诊的受邀方必须为省外或境外医院,才能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而上海市的新政策对远程会诊的受邀方放宽了限制,只要是外院即可。不过傅虹桥也指出,上海本身就是医疗高地,“互联网远程会诊项目”更大的意义仍在于自主定价,从长远来看,自主定价政策对于嫁接商业保险、对接海外医疗都将十分有利。

“自主定价”医患共赢

傅虹桥认为,上海新增的两项自主定价项目,将会使互联网医院、医生和患者实现共赢。在上海,根据医生级别和科室的不同,公立医院线下专家门诊服务的诊疗费用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相比之下,“互联网医疗原先25元一口价的做法不利于激励医生,是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原因之一。”在傅虹桥看来,特需医疗“自主定价”这一举措值得鼓励,“它有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实价值的体现,让医生受到应有的尊重,吸引更多专家加入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从而有效缓解实体医院门诊压力,让患者看病告别‘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的就医体验。”

专家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服务定价应根据市场来调节。特需医疗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各大医院间往往能形成一个较为接近供需现实的市场价,较好地反映医疗服务价值,让医院合理合规地收回服务成本,医生有动力提高服务量。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未在《通知》中强调“互联网远程特约高级专家诊察费”仅限于复诊,有业内人士据此解读为“对以往互联网医疗首诊限制的突破”。然而包括傅虹桥在内的多位专家,并不认同这样的推断,“互联网复诊”的规范不能突破,必须守住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底线。专家们之所以对互联网首诊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医学过程中,首诊患者到医院陈述病情,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环节,是构成完整证据链不可或缺的信息。线上渠道无法实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这一缺失难以通过医生资历、经验等来弥补。

边探索边改进

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上海在互联网医疗政策方面做出这样的探索,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但由于特需资源有限、相关医疗项目应用范围边界模糊等问题,政策落地运行时可能存在风险,不少业内专家对此表露出担忧。

比如,供不应求。现阶段,互联网医院运能有限,可能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又如,过度使用。医疗电商平台只需购买一家注册在上海的医院,便可开展互联网特需医疗服务,而上海的医疗机构也可将10%互联网特需医疗服务“配额”卖给合作机构,导致医疗服务总费用变相增加。

对于上述担忧,傅虹桥表示,近年来,互联网医院建设速度空前,大量公立医院进场。据上海市医保局统计,目前,上海市已有136家医疗机构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未来,随着更多医疗机构的加入,业务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至于配额滥用,实操难度较大,上海互联网诊疗的范围不大,不会对原来的体系带来过多的冲击。面对互联网价格松绑的“星星之火”,傅虹桥呼吁,这样的探索可以再多一些,力度再大一些,更开放一些。他告诉记者:“互联网医疗服务方兴未艾,我们对于上海的这项新政策应持鼓励态度,后续可根据市场真实反馈再来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开始就通过各种规范限制其活力。”

要想促进互联网医疗优质发展,未来还需在创建互联网医疗生态圈上寻找突破。傅虹桥表示:“我期待未来有更多体系化的创新出现,比如赋能医生,加入更多医助元素,摆脱对公立医院医生的高度依赖,从而提高互联网医院资源的整体效能。在医保层面进行更好的配套建设。尝试开发一些基于5G技术的互联网医疗创新。模式、医保、技术,各司其职,共建一个成熟完善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