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120接线员停不下来的一天

120接线员作为生命急救接力的第一棒,不仅需要成熟的应变能力,还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同时,他们也面临严峻的工作压力。时间对他们而言格外重要,每分每秒都代表着一个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机会。可以说,他们每天都朝着生命的方向奔跑,细细的电话线就是他们的跑道。

早7点:转院病人和交通事故多

11月8日一大早,记者进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调度指挥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覆盖一整面墙的电子大屏幕,最上方显示着来电数、出车数,下面是急救到达率、平均反应时间等实时业务数据,看着一两秒就滚动一次的数字,随即感受“时间就是生命”的紧张感。正对着电子屏的是30多个120接线员工位,每个工位都被三块显示屏包围:一块显示地图,方便查询来电者位置;一块显示来电信息,同时可以登记求助者情况;还有一块显示调度系统,用来追踪来电处理进度。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通信部副部长邵赟介绍,通常早上7点来电就非常密集了,要求转院的病人很多,再加上上班高峰易发交通事故,接线员尤其不能掉链子。当记者来到接线员班长潘蕾身旁时,她面前的电脑已显示安排了16单“转院派单”,转院必须详细记录出发医院名称、科室、病房位置、病床号、病情、核酸情况,以及将抵达的医院等信息,然后通知车辆。“这种不是特别紧急的转院运送,我们会按来电顺序在下午4点前陆续完成。” 潘蕾说,派车有优先级,意外发病或事故为第一优先级;第二是低级别医院往高级别医院转院;第三是高级别医院往低级别医院转院;最后是病人从医院回家,962120专线可提前一天预约,车上不配备专业医生。

潘蕾刚填完一张转运单,旁边的“110联动专线”铃声响起,是民警呼叫的救护车,奉贤路和陕西北路交界处发生了车祸。记者在一旁的追踪系统上看到,28秒后,救护车显示出发;3分58秒抵达;9分32秒伤者上车。邵赟解释道,原则上,接线员需要对伤者进行流调,查验行程码和核酸,但因为是突发状况,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还是要先派车,同时与救护人员沟通相关情况,提醒他们后续查验并做好防护。

整整一上午,接线员们几乎没离开过工位,即使没有来电的空闲,也只是在自己工位前站起来活动一会儿,有的人上午几个小时一口水都没喝。邵赟说,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接通率,接线员离开座位前要向组长报告,以便及时将电话分流给其他同事,因此大家都很自觉地少喝水、少去厕所。在换班制度上,365天全年无休,实行12小时轮班制,做一休一。每天上午和下午的7点、7点15分、7点30分和7点45分是换班时间,每班次都分四批来换,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人员在岗。

中午12点:分批吃饭,每批20分钟

中午11点,屏幕上的来电数已有4095个,出车数达1304辆。按在岗人数来算,3个半小时里,平均每人大约接了130个电话。到了午饭时间,接线员们分批吃饭,每批要求20分钟。接线员周旭阳抽空与记者进行了短暂交流。他是“95后”,在平均年龄30出头的接线员团队中,算是年龄较小的,也是团队里仅有的5个男生之一。2020年7月,他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来到这里工作。“刚开始,我每接一通电话都需要三四分钟,除了记录各种信息,还要协调一些复杂情况,现在熟悉了,只需要一两分钟。” 周旭阳说,人们大多是在紧急状态下拨打120,经常语无伦次,只能说出位置和症状,这就需要接线员根据情况紧急程度,先派车再回拨电话登记其他信息。新冠疫情下,派车还需根据小区是否隔离管控、患者核酸情况等提醒急救人员做好相应防护。

邵赟告诉记者,接线员其实像一个大脑,只有熟悉整个急救链,掌握车组具体怎么交接、转运有哪些关键,才能作出科学调配。因此,接线员每年要去救护车轮岗至少三四个月。此外,接线员必须有医学背景,有的是曾在医院工作的医护,有的是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新人,他们入职后都要经历4个月的培训,包括五笔输入法、沟通技能、全市交通和急救点位地图、应急处理技术等。五笔输入法虽然学起来难度大,但输入速度快,因此急救操控系统全部使用五笔输入。一个好的接线员,必须学会引导求助者讲出必要信息,且应掌握基本急救常识、背熟地图、遵守派车规则,这样才能提升受理效率,争取急救时间。

周旭阳做接线员前,已在救护车上锻炼了8个月。他说:“在急救一线工作过之后,会更明白作为接线员的责任和使命。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位老人突然晕厥,口吐白沫。我们赶到后,马上为她做了心肺复苏、注射肾上腺素等必要抢救,送医路上也一直没放松,眼看着老人心电图显示脉搏、心跳有慢慢恢复的迹象,却没想到她最终仍没挺过来。我觉得特别遗憾,如果能再快一点,说不定她就能活下来。整个急救环节,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费,接线员作为第一个环节,更要努力提速。”

下午3点:无声来电回拨3次

下午3点,电话铃响,接线员朱林君立刻接起,但对方没说话就挂断了,他马上回拨,打了3次均没有声音。朱林君说:“这种无声电话经常有,多数是因为小朋友或有人不小心误拨,也有恶作剧的电话,就像刚才这个,很像是网络设定来电。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必须按照规定,对无声电话回拨3次以确认情况。”下午3点15分,铃声再次响起,记者隐约听到是一名女士,她说自己的手机在发烫,担心爆炸,询问解决措施。朱林君无奈地向对方解释,若需要救护车再拨打电话。

下午3点17分,一名女士语气慌乱地打来电话:“工人在我家装木地板,手指被截断了!”之后是一阵尖叫和跑动的声音。“您现在是什么位置?街道名或路名?”对方说出奉贤区某道路后,朱林君立刻将电话转接到奉贤120。邵赟说,全市120呼入全部由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承接,执行的是“1+9”模式。上海共有16个区,“1”代表7个中心城区,如杨浦区、虹口区等,所有任务由中心统一调派;“9”是浦东区、闵行区、嘉定区等9个郊区,中心做一级受理后,再由各区做二级调派。

晚8点:求救电话突然中断

邵赟说,晚上是急救高峰,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易在夜晚或凌晨发病,醉酒伤害、车祸在夜晚也比较多发,对紧急救护的需求很大。

晚8点左右,一名接线员接到一通求救电话,并做出实时指导:“我们的救护车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您不要挂机。我现在要问一些问题。现在你和病人在一起吗?病人多大年龄?还在昏迷吗?呼吸正常吗?附近有体外除颤仪吗?有的话请派人去取,您仔细听我给您讲该怎么做……”电话突然断了,记者一阵揪心。邵赟说,这应该是救护车到了,不一会儿,急救医生便打来电话,表明已顺利接到病人。

邵赟说:“一般情况下,若接线员判断可由旁人施救,会回拨电话指导求助者先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曾有一名40多岁的男士运动后感觉胸闷不适,在意识还清楚时自己拨打了120电话,后来就突然挂断没了声音。接线员赶紧回拨过去,指导旁边的人给他做了心肺复苏,直到救护车赶到。因为前期的有效抢救,争取了时间,这名男士送医后不久就脱离了生命危险。”

夜越来越深,大屏幕上的电话总量已超过7000个,但据介绍,最多的时候,一天来电可达9万多个。“我们的救护车已在赶来的路上了”这句话传递着希望,也传递着温暖。120接线员平时只是在电话线后默默支援,受到救助的病患可能从未见过他们,但当记者与他们近距离接触过后,便深刻感受到这群善良、真诚、努力和敬业年轻人,同样是救死扶伤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