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祛毒八法养皮肤

受访专家:首都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原副院长   李元文

本报特约记者   胡 博   

本报记者  单祺雯

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同程度会有皮肤问题,诸如面部皮炎、红肿、热痛、瘙痒等。皮肤位于机体的最外层,是人体最大的生理器官。首都名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原副院长李元文教授常将其称为“人体的篱笆”,皮肤在抵抗外毒侵袭的同时,也要承受内毒的损伤,是机体“邪正斗争”剧烈的场所,因而产生很多皮肤病及皮肤相关问题。那么,中医药是如何认识和治疗皮肤病的?本期《生命时报》特邀李元文教授详细讲解。

机遇巧合,爱上皮科

年少时,家在农村的李元文能够接触到的大人物就是老师和医生。那个年代,赤脚医生经常走街串巷,服务入户,深受欢迎。身体不好的母亲一生病,父亲或李元文兄妹之一便会怀着十分敬畏的心情去请医生。看着医生开出的一张张草药方子,成为医生的种子悄然扎根心底。

1979年,在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三个年头,李元文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84年,以年级第一的毕业考试成绩留校进入东直门医院工作。当时一心想选大内科的李元文,阴差阳错地在皮肤科主任李秀敏推荐下进入了皮肤科工作。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临床工作中,李元文渐渐爱上了皮科。1991年,李元文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跟随朱学骏、马圣清等皮肤病学大家系统学习西医知识,这让他的专业功底更加扎实了。通过梳理古代、当代皮肤病学大家的施治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的点滴积累,李元文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疑难皮肤病的辨治特色。1999年,李元文被任命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主任,开始组建东方医院皮肤科团队。2008年被任命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带领医院皮肤科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及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委会主委单位。

从事中医皮肤性病学诊疗工作30多年,李元文擅长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内外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脱发、白癜风、银屑病、痤疮、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等,总结出许多外治经验方。他首次提出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首创苍柏湿毒清用于治疗支原体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提出从辨病、证(多因素的复合体,主要关注的是气血多少、病位深浅、寒热虚实等特征)、症(可以是一病多症,亦可多病同症)与体质着手,构建“三位一体”皮肤病辨治模式。其次,提出“寒热并用”治疗难治性皮肤病贯穿始终的理念,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乌梅丸证”“半夏泻心汤证”“黄连温胆汤证”为基础,综合缓解治疗患者的病与症。还提出“从毒论治”治疗皮肤病这一思想,在传统“攻毒”“解毒”两法基础上,归纳出“皮肤病祛毒八法”。

毒乃皮肤病关键诱因

“大凡致病邪气均有化毒、产毒、聚毒、酿毒的特性,加上环境恶化,人体正气偏虚,毒邪成为皮肤病主要的致病因素”,在李元文看来,从毒论治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治疗法则。中医学对“毒”的认识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认为“毒”是导致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指出了毒邪的强大致病性。

毒邪分“外毒”和“内毒”,“外毒”多指来源于身体之外的有害物质,也就是中医常说的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戾杂气等,现代医学中的病毒、细菌、真菌等,再广泛地说,泛指空气污染,食品添加污染,药品、电磁污染等。“内毒”泛指以人体为来源的、不利于健康的代谢产物。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机体代谢后的废弃产物,它是“内毒”的主要来源,是造成内环境紊乱的主要因素;二为人体所需的各种物质,如果此类物质的供给超过了生理所需,就会成为机体的负担,化生毒邪,如多种微量元素、血糖;三为人体的生理性分泌物离开了正确的生理环境,如胃液、胆汁反流至食道。

皮肤为毒邪所伤的临床特点:患者多有服药不慎、饮食不当等病史;或有特殊物品的接触史;蚊虫叮咬、日光损伤等既往史;家族过敏史等。皮肤损伤表现为皮疹暴发、来势凶猛、多形态、全身泛发,可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皮肤病祛毒八法

《诸病源候论》一书详细记载了40余种毒邪致病的机理及特征。随着时间流逝,许多药物或方法未得到延续保留,现有应用主要分为“解毒”与“攻毒”两大门类,而皮科治疗中又以攻毒一法应用最广。李元文在前人基础上细化解毒之法,将其概括为以下八法:

疏风解毒法。用于皮疹新发,兼有风邪犯表的症候。表现为皮疹鳞屑较多、瘙痒较重、伴见咽干咽痛、口干喜饮等特点。常用药物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锦灯笼等。

凉血解毒法。用于皮疹红斑难消,或红肿、紫癜、出血时,伴见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多红色或绛色。常用药物包括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羚羊角粉、生槐花、土茯苓等。

清热解毒法。急性、炎症性皮肤病首选治疗方法,表现为皮疹色鲜红、病情急骤、红肿疼痛剧烈,伴见身热、口干、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地丁等。

除湿解毒法。多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皮疹多表现为水肿型红斑、丘疱疹、水疱、有明显糜烂、渗出者,伴见渴不喜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等。常用药物有茵陈、苦参、淡竹叶等。

理气活血解毒法。多见皮疹暗红、疼痛、有明显色沉或瘢痕或溃疡者,这类患者多伴有情志不遂、胁肋胀满等症。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陈皮、川芎、半枝莲、地龙、桃仁、片姜黄等。

补肾解毒法。用于皮损晦暗、色沉较著、病程较长,伴见腰膝酸软、月经量少、舌淡嫩。常用药物有肉桂、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杜仲、仙茅、枸杞等。

益气解毒法。可见慢性皮损、干燥脱屑,可见苔藓样变,伴气短懒言、舌淡苔白有齿痕等。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防风、麦冬、金银花、黄连等。

润燥解毒法。皮疹干燥、脱屑明显、瘙痒较著,可见肥厚及龟裂,伴见咽干口燥、舌红。常用药物有沙参、麦冬、生地、石斛、白芍、半枝莲等。

常用外治方

美白淡斑类

美白玉容膏。组成:白僵蚕9克、白附子9克、白芷9克、白茯苓9克、三七9克、透骨草5克、石膏15克、滑石15克、凡士林30克、蜂蜡1克。临床应用: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调剂方法:将30克医用凡士林放入容器中加70℃温水融化备用;将以上药物免煎颗粒配方研磨成极细粉(应通过200目筛),分次加入药杯中。同时,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至药物和凡士林混合均匀,制成膏剂,常温保存。用法用量:根据皮损面积大小选取相应指尖单位膏体后,均匀涂抹至皮损处,每日2次。注意避光应用。

皮炎、湿疹类

二白膏。组成:白及10克、白鲜皮10克、三七10克。临床应用:可用于皮肤角化湿疹、慢性湿疹等肥厚皲裂之证。调剂方法:将30克医用凡士林放入容器中加70℃温水融化备用;将颗粒配方研磨成极细粉,分次加入药物和凡士林混合均匀,制成膏剂,常温保存。用法用量:根据皮损面积大小,选取相应指尖单位膏体后,涂抹至皮损处,厚薄应均匀,每日2次。

三黄洗剂。组成:生大黄30克、黄柏30克、黄芩30克、苦参30克。临床应用:急性、亚急性湿疹,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痱子,疖病,蚊虫叮咬等,适用于以湿热毒蕴为主,见皮肤红肿、瘙痒或有少量渗出者。调剂方法:取上述中药免煎颗粒加入500毫升100℃开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药液,待冷却后,密封备用。用法用量:用时将药液充分摇匀,以棉签蘸取外搽或用纱布浸润湿敷患处,每日2~3次。

马齿苋洗剂。组成:马齿苋30克、苦参30克、野菊花30克、生地榆30克、黄柏30克。临床应用:急性及亚急性的皮炎湿疹、带状疱疹、痤疮,糜烂型与水疱型手足癣等。调剂方法: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15分钟,去掉药渣,药液冷却后装瓶备用。用法用量:用时将药液充分摇匀,以棉签蘸取外搽,或用无菌纱布蘸取药液,轻拧不滴水为度,湿敷患处,每次湿敷20分钟,每日2次或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