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运动康复系主任 戴剑松
跑者一般最关心的是配速,而“步频×步幅=速度”是最简单的速度公式。因此,想要提高配速就得加快步频或加大步幅,但对于不同水平的跑者,评价跑速的侧重点不同——初跑者为步频,成熟跑者为步幅。
步频,指跑步时每分钟脚落地的次数,是形成正确跑姿的关键;步幅,指相邻两步的距离。在相同速度下,可采用慢步频大步幅,也可采用快步频小步幅,但当速度不太快时,快步频小步幅要优于慢步频大步幅。也就是说,快步频更适合大众,一般理想情况下,要达到170~180步/分钟。至于为什么,有以下原因。
减少腾空高度。我们团队研究发现,步频较慢时,步幅较大,导致腾空高度明显增加。当腾空过高时,需要身体不断克服重力做功,过高的重心起伏让更多能量消耗在垂直方向,而不是水平方向,是种吃力不讨好的跑步方式,使跑速变慢。
缩短触地时间。步频快者的着地时间明显短于步频慢者,而较短的触地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肌肉、筋膜等弹性组织的弹性势能,减少能耗损失。身体着地时间缩短后,跑速就会变快。
减少缓冲力。着地时人会给地面一个朝下的作用力,地面会给人一个向斜后方的反作用力。步频较快者来不及往前伸腿,着地时膝关节弯曲更明显,这样使下肢呈S型,有利于缓冲地面冲击力;而步频较慢者,落地时腿有时间前伸,腿就容易伸直,从而无法缓冲地面冲击力,导致膝盖疼痛。
提升步频看似简单,觉得只要加快动作节奏就能实现,但很多初级跑者在实际应用中觉得难以实现。这主要由于初跑者的肌肉没劲儿,导致动作协调性不好。平时可以先进行200米快速跑,练习快步频,再进行正常的跑步训练,同时加入力量训练,尤其是大腿后群肌肉,因其在减少触地时间、改善着地效率、提高蹬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荐三个动作:1.双腿仰卧挺髋(如图①):仰卧,双脚分开与臀同宽,双手交叉在胸前,双腿屈膝,脚跟着地,并快速将身子往上送,做臀桥动作。
2.单腿硬拉(如图②):单腿直立,手臂伸直,腰背挺直,身体前倾的同时,另一条腿向后伸直,如果感觉比较费劲,可以保持弯曲降低难度;若想加大难度,可以单手拿个哑铃。以上动作完成12个为1组,进行2~3组。
3.仰卧单腿提膝(如图③):仰卧,双手交叉在胸前,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右腿蹬地,脚跟着地,带动左腿往身体上方挺髋屈膝,直至背部、臀部和右膝呈一直线,还原,换另侧做同样动作,左右完成为1次,做12次为1组,进行2~3组。
成熟跑者主要看步幅。我们发现,精英选手在与大众跑者步频相近的情况下,步幅更大,这是由于他们在跑步过程中抬腿送髋与后蹬发力都很充分,速度也就更快。因此,对于速度较快的成熟跑者,应在保持180~190步/分步频下,提高步幅,但增加步幅不是刻意跨大步,而是需要进行髋关节灵活性、下肢力量和跑姿技术训练的整合,以加强跑步时摆臂、抬腿、小腿提拉折叠能力,形成更好的送髋抬腿,提高跑速。
推荐三个动作:1.跪姿髋旋转(如图④):双手交叉握在身前,身子往下蹲,注意两腿尽可能分开,直到臀部与膝盖平齐,然后左腿往右前方旋转,并触地,右腿往左前方旋转,并触地,为1次,做12个为1组,进行2~3组,注意上半身保持挺直。
2.伏地登山(如图⑤):呈高位平板支撑式,左右腿分别向登山一样,向前屈膝拉伸。左右完成为1次,做12个为1组,进行2~3组。
3.髋部动态拉伸(如图⑥):叉腰站直,双脚稍微分开,左腿往前迈一大步,呈箭步蹲姿势,然后右手伸直向左侧拉伸。
换另侧做同样动作,每边做12次为1组,进行2~3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