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医生要有过人之处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   吕继辉

如今的学生在报考临床医学专业时,都要求选考某些课程,比如生物和化学,因为从医的过程需要综合素质。但当医生不仅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强大的抗压能力,身体也要好。

医学生誓词里第一句话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承担医生角色的这个人,本性必须是善良的,要对生命有极高的敬畏心,对处在病痛中的人有深刻的同情心,才会出于本能地进行救死扶伤。若家长们想知道自己孩子有没有这种品质,可以从他的日常行为来初步判断。如果孩子从小就助人为乐,有人跌倒会赶紧跑过去搀扶一把,遇到家里人或同学生病会主动去关心,看到别人难受他会体贴地安慰……那么说明这个孩子有当医生基本的悲悯本性。

相反,哪怕连亲人,比如父母不舒服的时候,他都仍只顾埋头自己的事,知道了也不关心问候。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拔尖,也不建议报考医学院校,至少不适合当临床医生。不然,就算当了医生,以后在服务患者的时候,尤其是跟自己的利益有冲突的时候,难免有被动、被迫的感觉,会觉得委屈和痛苦。

1921年,20岁的林巧稚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时有个女生突然晕倒,林巧稚立刻放下手上的笔,去救助那位女生,不惜耽误自己的考试。但从这份未完成的试卷上,考官看到了珍贵的医者精神,破格录取了她。后来她果然成为一名大医。

此外,医生还要有足够宽的“肩膀”,具备抗压能力。医生需要每天面对病人、家属、同事,得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护关系、上下级关系、科室间关系。看病时除了考虑病情,还要顾及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感受、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权衡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患者的依从性等。所以,当医生必须得善于交流、聆听,从错综复杂的状况中理出主线、抓住重点、兼顾细节、全面运筹,才能做出大概率上的最佳决策。如果沟通不够,判断有失误,就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

通常一名医生要管理多个病人,而多个病人又有多个环节要处理,更何况常常要准备迎接突发事件。经常是做着一件事,中途被其他任务打断,甚至有的事情超出了职责和能力范围,但又不得不想办法去解决。

从小家长和老师教导我们要专心、一时专一事,原则上是对的。但是被“五马分尸”的感觉是每个医护的日常,这种同时处理多重任务的能力是必需的。很多时候我们即使尽了最大努力,也不能百分百让患者满意、让自己满意,因为谁也没有三头六臂。当不能尽善尽美的时候,反省、自责、被批评、被误解、被责难,甚至被投诉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就需要从医者有足够宽的肩膀去挑起工作的重担,有足够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去调整心态,有足够强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压力和挑战。

医生的身体也要好。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谈不上去治病救人。还没值完班脑子先迷糊了,病人还没复苏成功自己却需要同事分神抢救了……其实我当初学医的时候,想当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实习的时候我胆大手巧,外科老师特喜欢我。可惜从小身体比较羸弱,在手术台上站几个小时就吃不消了,出于对病人负责并且不给同事添乱的考虑,我最后选择了内科。我好后悔小时候太挑食,体育活动不足,没有钟南山院士那样强健的体魄,80多岁了还能勇挑重担。但我已经开始重视锻炼,以便长久地为患者服务。所以,想当一名医生,还要想想自己的健康状况是不是能胜任值夜班、加班、废寝忘食、随时应对抢救,诸如此类需要较强意志品质和身体条件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