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跑圈中流行各种各样的训练法,但基本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强调基础有氧能力的慢速跑训练;一类是突出强度的混氧训练或无氧训练。本期,专家为跑者总结六种有代表性的跑步训练法,它们各有特征和适用人群,跑者可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超慢跑
难度:★☆☆☆☆
适用人群:各种水平跑者
超慢跑是日本学者田中弘明教授提出的,要求以步行或快走的速度进行慢跑,速度在5~7.5公里/小时。正因其速度慢,身体感受不太累,跑步者体验良好。
超慢跑标准:1.步幅要小,不主动跨大步,步频达到180/分钟为最佳,是一种小步幅快步频的跑步法,十分适合初跑者。2.背部挺直,放松肩膀,自然协调摆臂,同时保持自然呼吸,下巴收住且轻度上抬,头部保持正直,两眼朝前看。3.前脚掌自然着地,着地后,不是用力踏地,而是轻松下压缓冲,利用地面反作用推动身体往前跑。
恢复跑
难度:★☆☆☆☆
适用人群:各种水平跑者
恢复跑是一种短时间、较轻松的跑步方式,一般在常规训练后进行,让身体从疲劳中“解脱”,达到促进恢复、加速血液循环、放松心情等作用。恢复跑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有以下5种场景:
1.平时跑步结束后进行5~10分钟恢复跑,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 2.在间歇跑、冲刺跑等高强度训练后,进行10~20分钟恢复跑,更快清除体内乳酸;3.马拉松比赛冲过终点后,进行10~15分钟恢复跑,给予身体从剧烈运动状态到平静状态的信号,同时减轻肌肉半痉挛僵硬状态;4.马拉松赛后3~5天,进行30~40分钟恢复跑,消除马拉松给跑者带来的深度疲劳,但不建议赛后肌肉反应很大(介绍表现)的跑者进行恢复跑;5.长时间静坐、高强度脑力工作后,进行20~30分钟恢复跑,可有效消除疲劳,放松身心,缓解紧张。
恢复跑应为热身环节强度,心率不能太高,一般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即可。恢复跑一定要足够慢,这对于成熟跑者来说反而不太容易做到。
节奏跑
难度:★★★☆☆
适用人群:进阶与成熟跑者
节奏跑的本质是混氧训练,即混合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一种跑法,其强度在有氧运动之上,又在无氧运动之下;跑的感觉是“舒适的困难”,简单形容就是比较累,但不至于累到放慢速度,身体能以原有速度维持较长时间奔跑。节奏跑至少应坚持20分钟以上,最大可达到40~50分钟。
常见的节奏跑有三种类型:1.比轻松跑更快的配速,比如以5:15/公里的速度跑步;2.马拉松配速跑,比如目标速度为5:00/公里;3.比马拉松配速快5%的速度,比如目标速度是5:00/公里,则以4:45/公里的速度进行训练。
总的来说,节奏跑从心率上看,应达到最大心率的(220-年龄)85%~90%;在速度选择上,可以根据个人状态,选择比马拉松配速慢5%、刚好处于马拉松配速、比马拉松配速快5%。
冲刺跑
难度:★★★★☆
适用人群:成熟跑者
冲刺跑是以自己的最大速度进行全力冲刺,比如100米、200米、400米全力跑,都可以称之为冲刺跑训练,不仅可以激发、提升人体最大速度,还能刺激神经肌肉、避免运动模式过于单一、锻炼心肺功能等。
冲刺训练一般不会单独进行,而是安排在慢跑训练的尾声,分为以下两种:
按时间训练。当冲刺跑能力不足时,每次训练按照时间进行,控制在十几秒到一分钟。
按距离训练。当能完成200米及以上冲刺时,可进行400米、600米的冲刺。
每周可练习3~6次;每组训练从十几秒到2分钟不等,时间最长控制在2分钟以内,训练与休息时间比例为1∶2或1∶3,比如跑200米花了30秒,需要休息60~90秒。
间歇跑
难度:★★★★☆
适用人群:成熟跑者
间歇跑训练难度大,但并非以“虐”为目的,应在速度、间歇、强度控制等方面让训练者接近个人能力上限,又是能承受的,不会导致无法完成训练、练到抽筋等问题,让意志和能力完美统一。间歇跑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
1.无氧间歇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每段3~10分钟不等,典型训练方案是:8~12个800~1000米跑,每个之间间歇1分钟;4~8个1500~2000米跑,每个之间间歇1~2分钟;2~4个10分钟跑,每个之间间歇2~3分钟。根据经验,一般每5分钟跑对应1分钟间歇休息,如果跑10分钟,那么间歇休息就是2分钟左右。
2.最大摄氧量间歇跑。先全力跑完3公里,查看自己的配速为多少,然后以此配速持续跑2~4分钟,每个段落之间休息2~3分钟。典型训练方案是:4~7个800~1000米跑;6个400米跑,每个400米之间休息30~60秒,完成这组后休息2~3分钟,再来一组。
上坡跑
难度:★★★★★
适用人群:成熟跑者
遇到上坡,多数跑友都会降速,尽力跑过一段上坡,然后调整呼吸,冲下坡或以原有速度往前跑。围绕一段有难度的坡道进行反复练习,就是上坡跑训练。
上坡跑训练没有间歇跑那么快,但难度并不亚于间歇跑。因为上坡跑的动作模式、供能特点、速度虽与平路跑接近,但由于克服重力做功增加,在保持速度的情况下增加了阻力,难度就比平跑增加了许多,是一种速度阻力训练。可以说,上坡跑是与跑步结合最密切的力量训练方式,在不改变跑步动作的情况下,增加了肌肉收缩力量,是一个跑步专项力量训练。此外,上坡跑可有效刺激心肺功能,下坡跑则可训练步频,一箭双雕。
怎么练?1.身体姿势:身体重心适当前移,上坡跑时步幅要小,步频要快,用前脚掌着地。2.斜坡选择:一般10~30度坡度即可,坡度过大影响动作技术。3.训练安排:先进行普通的平跑训练,在训练尾声进行多组上坡跑冲刺,即快速冲至坡顶,然后走下坡,这样重复进行多组,走下坡相当于间歇休息。如果坡缓,可以跑的距离长些,比如50~80米冲刺,如果坡陡,跑的距离可以短些,比如20~30米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