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心比人老”成全球现象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陆浩

本报记者 牛雨蕾

“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听起来像一句夸张的玩笑话,却可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近日,《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上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成年人的“预测心脏年龄”总体大于实际年龄,最多的相差了40岁。

“心比人老”是普遍现象

上述新研究选取了2013~2019年间全球41个国家94655名无心血管疾病史的成年人数据,参试者年龄在30~74周岁。研究人员根据“弗明汉风险评分”(世界上第一个冠心病危险评分,是公认的预测个体冠心病事件风险及制订预防管理决策的基础)计算出参试者的“预测心脏年龄”,分析后得出5项主要结果:

1.总体来说,“预测心脏年龄”普遍大于实际年龄,最高相差40岁。2.不同地区间有较大差异。在除了中国之外的西太平洋地区,“预测心脏年龄”超出实际年龄5岁以上的比例最高,而在非洲,这一比例最低。3.从年龄来看,30~34岁人群中,“预测心脏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符者占36%,而在60~64岁人群中,“预测心脏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符的人仅占9%。在40~44岁人群中,“预测心脏年龄”最小的为30岁,最大的在8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预测心脏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者的比例增加。4.在“预测心脏年龄”超过实际年龄的人中,一半以上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降压或降脂治疗适应证。5.从人群来看,合并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以及有吸烟史等危险因素的人,“预测心脏年龄”大于实际年龄的风险较高,而接受过良好教育和就业情况较好的人,“预测心脏年龄”大于实际年龄的风险较低。

“预测心脏年龄”大于实际年龄的情况在我国很常见。此前,一项涉及100多万名国人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显示,“预测心脏年龄”平均比实际年龄大8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陆浩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当前临床上,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患者的确有年轻化趋势:“80后、90后的病人很常见,甚至偶尔还能遇到00后的病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增武曾向记者透露,他们在2012年和2018年做的两次调查显示,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上升,2018年时已达27.5%,其中,25~35岁的青年人增幅最大,从6%增长至13.8%。此外,35~44岁人群的增幅达60%,45~54岁人群增幅为40%左右。可见,近年来“人未老心先衰”的确是普遍现象。

心脏背着“三座大山”

陆浩分析,心脏的“年龄”之所以会跑在前头,一方面与人们越来越重视心脏健康,检测手段越来越丰富、精细等有关。另一方面,它主要与心脏的性质、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精神压力大等相关。

心脏“工作量”较大,更容易“衰老”。“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要跳动约10万次。”陆浩说,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只有每天孜孜不倦地跳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血液为各个器官输送养分,使其保持活力、排出代谢废物,保证身体正常运转。大量血液需要流经心脏中的供血血管——冠状动脉,其出现粥样硬化等危险情况的几率就会更大。此外,血管遍布人体各处,全身血管的病变都可能会影响冠状动脉,并且危险因素对心脏的影响更大。“临床上,我们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并不局限于心脏,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很早就提出了‘泛血管’的理念,即出现冠心病后需要警惕全身疾病。”陆浩说:“这正是因为心脏疾病不只是心脏的问题,需要控制全身性的危险因素。”

生活恶习是罪魁祸首。陆浩介绍:“影响心脏健康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都属于生活方式疾病。”吸烟、酗酒、高盐高油饮食、营养摄入不合理、作息不科学、不爱运动、经常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让心脏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导致心脏提前衰老。“近年来,很多年轻人一则热衷川菜、烧烤、火锅等高盐高油饮食;二则沉溺于短视频、社交网络,经常熬夜、作息颠倒,睡眠质量差;三则因工作、打游戏等常常久坐,没时间运动,心脏想不衰老都很难,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陆浩说。

精神压力为虎作伥。精神压力过大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降低血钾含量,进而导致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的还会突发心脏骤停。精神压力还会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抑制心脏活动,甚至导致心脏骤停。除了从生理上影响心脏健康,精神压力还会通过影响生活习惯导致心脏衰老。当前,年轻人的生活恶习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竞争压力带来的。高度紧张的精神不仅会导致入睡困难、作息紊乱等问题,还与年轻人暴饮暴食、倾向高油高盐饮食相关。“有不少年轻人吃宵夜是为了解压。”陆浩说,由此可见,精神压力也是导致心脏衰老不可忽视的因素。

维护心脏年轻态

“要想提升国民心脏健康水平,让心脏尽量保持年轻状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陆浩说。

多警示心脏衰老的严重性。目前,很多人对心脏健康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尤其是不懂得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心脏衰老的严重性和相关危险因素等,以至于没有动力去改变生活方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让大家掌握“护心”知识。

做好心脏疾病筛查。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生活方式极度不健康、发生过心脏不良事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脏疾病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现在有很多先进的检查手段,如冠状动脉CT、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都有助早期筛查出心脏疾病。”陆浩说。

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因此,社会要尽可能地为群众提供便利的健康服务。“近年来,国家在各地建设了很多街心公园,还铺设塑胶跑道、提供健身器材。”陆浩说,未来除了运动设施,还可以推动餐饮业变革,使其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相信有不少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到深夜打开外卖软件,平台推荐的几乎都是高油高盐食物,很少有健康食品。“平台算法应适当做出改变,引导大家健康饮食。”陆浩呼吁。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做好严格的慢病管理也非常关键,这就需要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社区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服务。

学会辨识心脏问题,以便及时就医。“现在很多人在工作压力大时会出现心悸、胸痛等情况,于是急忙到医院就诊,却查不出器质性问题。”陆浩说,有警惕心很好,但也要学会有效辨识心脏问题。例如,心绞痛发生的部位一般是胸骨后偏左;心绞痛普遍呈现压迫感、胸闷感,且常在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一般5~10分钟就可以得到缓解。“有这些情况的人,一定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陆浩提醒。▲